返回 首页

七零之懒夫妻

关灯
护眼

第55章 徐川日常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八三看书 83ks.net,最快更新七零之懒夫妻!

清晨,  屋外鸟儿站在柿子树枝头喳喳叫。

徐川把院子的石板冲刷得十分干净,又在石板上放了从系统中购买的宝宝泡沫地垫,  大闺女此刻就在地垫上玩得正欢。

他偶尔扔两个布偶玩具给闺女,  闺女就撅着屁股满垫子爬,就这样院子中便时不时传满小孩儿的笑声。

城里和乡下不一样,像他们这种独门独户的人家,  大门都是紧闭着的。徐川在翻新房子时,特别有先见之明地把围墙给加高不少,  外头的人就是用梯子爬,  也看不到他们里边儿的情况。

徐川此时正在做他的鸡蛋糕,虽说要买炸物,但是鸡蛋糕也不能少。

这附近不仅学生多,连老人也不少。老人吃不了油炸的,  却可以吃松软香甜的鸡蛋糕。

虽然供销社中也有鸡蛋糕卖,  但那味道哪里比得上刚从烤炉中拿出来的?

再加上徐川的鸡蛋糕和供销社卖的鸡蛋糕是一个价格,就连分量也相同,在更好吃的情况下自然能吸引来顾客。

此时太阳还未升起,清晨的春风中带着清新的味道。

周围人家早已醒来,不时传来锅碗瓢盆相互碰撞的声音。

徐川就喜欢这种声音,  他觉得热闹极了,  仿佛首都的人民跟他乡下老家村民也差不多!

程宝珠趿拉着拖鞋走出来,  伸个懒腰打个哈欠,吹着这凉爽的清风感觉无比惬意呢。

“锅里有面条,你吃完后喂好好吃。”徐川把热气腾腾地鸡蛋糕从烤炉中取出来说道,“这姑娘刚才喂她又不肯开口,  连奶都没喝。”

大闺女已经长牙,  喂她吃饭时她总爱啃调羹,  紧紧咬着掰都掰不动。你跟她抢,她还以为你在逗她玩儿。

徐川今天没时间再给她喂,只能让程宝珠来。

程宝珠端着碗,坐在院子中的小板凳上埋头吸溜面条,脸蛋专门对准闺女的方向,吃得喷香!

果然,大闺女盯了她好一会儿,撑起手颤颤悠悠地走到她面前,嘴里妈妈妈的一直叫,哈喇子还流到口水兜上。

程宝珠不理她,她就非要凑上前。

等她急得快啊啊乱喊之时,程宝珠面条也吃完了,悄悄把手伸到身后,将闺女儿的饭掏出来,一勺一勺喂给她吃。

这傻姑娘,丝毫没觉得哪里不对劲。

徐川正戴着手套切鸡蛋糕,偶尔掀起眼眸含笑地看着娘俩。

鸡蛋糕的香味儿在院子中弥漫,就跟昨晚炸酥肉的味道充斥着整条胡同般。

小四合院旁边有好几座院子,老槐巷子中的人家条件都较好,像他们家独门独户住一个院子的人家也有,还不少。

就算是几户人家住在一起,也是住在大的院子里,还算宽敞。

小四合院的隔壁人家姓林,里头住着一大家子整整9口人。林老太太是大家长,身体健康硬朗,手上又捏着退休金,一大家子都得听她话。

林老太太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儿子林天仁在纱厂上班,媳妇儿也是纱厂的工人。

林天仁干活勤快,徐川最近也和他打过交道,深觉他是个十分憨厚的人。

而他弟弟林天和则是和他完全相反的性子,在这片胡同里的名声与当初的徐川有点儿相似。初中毕业后至今没找到工作,整天吊儿郎当地在公园里乱晃。

但徐川耻和他相提并论,这人要是懒点也就算了,总没影响到别人。可他还会拍婆子呢,两个月能换三个女孩,前两天被人家女孩家长找上门,腿差点儿都给打断了。

林家还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结婚后和丈夫常住家中。而小女儿是知青,至今还未回来。

林老太太平常就帮大儿子大女儿带孩子,她大儿子生了一儿一女,竟然是龙凤胎。大女儿也生了个姑娘,目前肚子又怀上了。

三个孩子没差几岁,平常闹腾的可以,徐川有时晚上快睡觉了,都能被隔壁嗷嗷一嗓子给吓得一激灵,然后彻底清醒。

自家好好嗓子也大,但和隔壁几个小孩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

此时,在徐川鸡蛋糕做好后,隔壁家又闹腾起来了。

这香味儿简直一绝,小孩压根抵挡不住。

林老太太爱面子,她手上握着退休金和老头子去世后留下来的钱,腰包比谁都鼓。

她觉得自家和外地邻居可不一样,他们家是正儿八经的首都人,哪能在外地邻居面前露出小家子气?

所以三个小孩一闹,就一人被甩了一巴掌。哭啥哭啊,难道她还能上门要去?

嘴巴就这么馋?

林老太太瞪着满脸泪痕的孙子孙女儿,正想压低声音训训几人呢,外头就传来敲门声。

“林大娘,在家不?”

是隔壁徐川的声音。

林老太太立刻把绷着的脸色放缓,不紧不慢地去开门:“呦,小徐啊,啥事儿啊?”

啥事儿还要问吗,她眼睛轻飘飘地往那块鸡蛋糕上看一眼,心中了然,但依旧摆出一副矜持的模样。

徐川笑笑:“刚刚烤了炉鸡蛋糕出来,想着给街坊邻居送些。”

……然后就等着你们来买。

他心中是这么打算的,他就不信你们吃了后不想再吃。

林老太太露出个笑出来,伸手接过来:“小徐你这鸡蛋糕做得好,瞧着就黄灿灿的。先等等,我拿几个粿子给你家闺女。”

说着,林老太太小跑进屋子,然后拿了两个绿色的粿子出来,她就不爱占人便宜。

徐川特别上道地夸了夸:“是艾粿呢,我这还是头一回吃,我们那儿都是鼠曲粿。”

林老太太眉毛都扬起来:“这我侄子给的,说是他厂里人送的,哎吃着也还成吧。”

“那我可得试试。”徐川忍笑说道。

林老太太的侄子是纱厂管理层的一位领导,平时有事没事最爱把娘家侄子挂嘴边。

给林家送完,又给其他几家送了点儿。

送的都不多,分量都一样。

送完后,徐川就推着木头车,满载一车子的东西去街口出摊去了。

天色尚早,不少人家里正是吃饭的时候。

程宝珠抱着闺女儿跟他后头,徐川边走边吆喝,大闺女儿也拍着手啊啊啊的跟着。

小木车吸引来不少人的注意,还没走到街口呢,就有人家“吱呀”一声把门打开。

“小徐卖啥呢,是不是卖你家刚刚做的鸡蛋糕呢?”

“对嘞!和供销社一个价,王大娘要不要来点儿?”

“成成成,我吃着可不错,称一斤给我婆婆吃……”

徐川利索地称好一斤递给她,没一会儿,又有一户人家闻声来买。

于是等他到了街口,把摊位支起来之时,鸡蛋糕已经卖出去三分之一了,就连小酥肉也被买走一份。

街口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卖菜的卖鸡蛋的卖面条的,简直要形成一个小型卖菜街。

“卖鸡蛋糕!茶叶蛋!鸡米花!炸酥肉,炸蘑菇嘞……”

徐川先气沉丹田,而后喊出来的声音瞬间盖过吵闹声,吸引来不少注意力。

他掰了些碎块让人试吃,程宝珠瞧他自个儿能忙的过来,便抱着闺女坐在一旁的竹椅上。

她还是头一次直击徐川卖东西,徐川脸上的笑就从没放下来过,不停地给来来往往的人推销。

“滋啦——”

他把油用火炉加热,然后将挂上面糊的肉放下去炸。

那味道,是真霸道!

反正经过的小孩儿眼睛都看直了,忍不住冲回家缠着大人拿钱买。

首都中果然富人多啊,拿些小钱买吃食又不引人注意。今天买点明天买点,钱感觉也没花多少,但徐川真就赚了不少!

就跟学校里的小卖部,或者学校门口的文具店一样,明明都是小店,可老板赚的钱包都鼓绷了。

程宝珠从一开始还能悠悠闲闲的坐着,到后来不得不把闺女儿放在身边,然后帮忙收钱。

还没到中午,鸡蛋糕就全部买完。

徐川此刻忙得汗水直流,油锅里头就没停下过,刚刚才把鸡米花捞起来,这会儿又得把蘑菇给放下去。

“要不要番茄酱?”他问。

摊位前边儿的小孩直点头:“要,辣椒粉也要!”说完咽咽口水,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

“成。”

徐川洒上辣椒粉,又淋些番茄酱,把鸡米花递给这小孩儿,小孩儿赶紧接过去,顾不着烫就捏起一个鸡米花往嘴巴里塞。

现在没人觉得这玩意儿是垃圾食品,又有油又有肉,就跟自家过年时炸丸子一样,分明就是好东西!

临近中午,徐川把所有东西都卖个精光,只余两个茶叶蛋。

即便如此,这两个茶叶蛋在收摊之时也被旁边吃面的人给买走了。

“同志你家茶叶蛋做得不错,吃着比火车站附近的那几家茶叶蛋要香多了。”

徐川笑笑,推着摊子往家走,并没有收他这两个茶叶蛋的钱。

这男人他见过,是位有钱有闲的老饕,经常满首都城中乱转,今儿竟然转到他们这里来了。

回到家中,徐川收拾好木车后,去洗个澡然后开始数钱。

程宝珠早就等着瞧了,坐在椅子上兴致勃勃地看着他。

徐川头发还是湿哒哒的,迫不及待地开始数。扣除本金后,他这一个上午就赚了二十三块五,如果下午还能出摊,卖到三十五块钱不成问题。

按照这个收入,他每个月休息四天,那么少说也能挣下七八百!

他在首都里没根没基,每个月能赚这么些钱是真的很不错!

短短一天时间,宁济路口有家油炸小摊的事情就在小孩儿中传开来。

这个小孩说他家的鸡米花好吃,一定要加番茄酱。

那个小孩说炸蘑菇才是最好吃的,不仅好吃呢,价格也比鸡米花便宜。

还有小孩掏出偷摸从家中柜子里带出来的一条酥肉,一点一点儿地慢慢啃着,旁边小孩儿瞧了后不停咽口水。

酥肉大人爱买,炸蘑菇和鸡米花反倒把小孩儿们的市场给拿了下来。

于是徐川第二天再出摊时,摊位前就来了好些他平常没见过的小孩。

今天热闹程度可不比昨天低,不过他今天倒是把炸物给减少了,但是把鸡蛋糕给增了三成,还做了些卤味出来。

卤味下午要卖得好些,大部分人晚上会回家吃饭,经过街口时就会被卤味的味道所吸引。

这人要半斤猪耳朵,那人要半斤拌凉菜,没一会儿卤味就被全部清空。

徐川卤味做得好,就连昨儿那位老饕都没忍住买了两个卤猪蹄回家。

卤味的味道香飘十里,它对那些双职工家庭有着致命吸引力。这种家庭一般不缺钱,他们每天下班后累得要死,恨不得不要做饭就能吃得上饭。

街口吃面条吧,天天吃不仅太贵还太腻,跟吃食堂没啥两样。

但卤味不一样,卤味的品种多,有什么蒜蓉酱辣椒酱酸辣酱以及卤汁原味等等的各种味道,只要买一点儿,回家再烫个青菜,晚饭就齐活。

于是干了一个月后,徐川彻底在宁济路口站稳脚跟。甚至到了每次休息天时,都有人到老槐巷子中敲门,问他为啥不开摊,问他家里有没有存货。

附近人家请客了,得买些卤味。过几天家里小孩儿生日了,还得买些卤味。有时候想吃点儿好的补补身体,竟然也是想起卤味。

徐川家里的卤锅就没停过,那卤汁越来越香,做出来的卤味也越来越好吃。

在程宝珠上学的日子里,徐川就每天清晨背着闺女儿满街跑,到各处去买肉买菜。

等到要出摊时,他也只能把闺女放在木桶上,闺女一哭就得把她抱起来,放在自个儿胸前。

徐好好小朋友就在与父亲的东奔西走中渐渐长大,在他背上胸前慢慢长成个一岁半的小孩。

当程宝珠发现自个儿闺女第一个能流利说出的词语竟然是“谢谢惠顾”时,人都傻了,当场那表情就跟被一道闪电给劈了似的!

六月盛夏,程宝珠回家待两天,明天准备回学校参加考试。

晚上,夜色如水。

昨天那位老饕金大爷朝他预定了好些卤味,今早甚至送了三斤牛腱子肉过来。金大爷让徐川帮忙把牛肉一起卤了,等今天晚上卤好后给他送过去。

他这么一单,徐川就收到20块钱,净赚12块钱。

徐川今晚回来的晚些,所以一家人也就吃得晚些。

正吃得好好的呢,大闺女儿瞧着桌上的卤味,嘴里忽然蹦出几个字:“谢谢惠顾。”

贼清楚,比叫爸妈还清楚!

紧接着,她又指着桌子上的花生:“八毛八毛。”

……虎皮花生,徐川卖八毛。

“啪嗒——”

程宝珠调羹掉在碗中,徐川的筷子也落在桌子上。

夫妻两人对视一眼,满脸不可置信。

程宝珠脑袋中不禁刮起狂风暴雨,啊啊啊怎会如此!

别人家的闺女儿会背古诗会唱歌,她家闺女儿难道往后只会说“鸡蛋糕一毛二一斤”、“给钱了吗您”、“欢迎下次光临”等等这些话吗?

不行,绝对不行!

夫妻两人在这瞬间脑袋中竟然升起同样的想法,想到某些场景他们皆倒吸一口冷气。

徐川后悔死了,都听人说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儿成长环境很重要。

爹妈有让背九九乘法表的,有让背床前明月光的,人家都是从小给孩子熏陶,往后小孩长大后才会读书。

徐川自己可以当厨子,可他却不愿意让闺女儿长大后也女承父业地抡铁勺!

若是自己闺女以后去抡铁勺……徐川慢慢捂住脸。

“八毛八毛,妈!八毛!”

大闺女还指着花生米说。

程宝珠欲哭无泪:“好好好,妈知道这是八毛。”

她随后把闺女抱在身上,看了白嫩嫩的闺女好几眼后,痛定思痛道:“我去学校问问,看看这个学期考完试后能不能搬出来。”

搬出来后,她多腾些时间来带闺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