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七零之懒夫妻

关灯
护眼

第81章 菜馆开业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八三看书 83ks.net,最快更新七零之懒夫妻!

徐川在私房菜馆上投入许多,  所以开业前期他简直是满首都城地去宣传。

不过这个宣传和一般宣传不一样,要针对特定的人群进行宣传。

如今首都中还少有这种高消费高档次的私房菜馆,徐川算是头批吃到螃蟹的人,  所以宣传的还算成功。

开业前天夜晚,  是个晴朗的夜晚。

夜空中挂着一轮明月,  周遭是如棋子般的点点繁星。明月皎洁,  洒在院子中时,把院子屋檐下那盏昏黄的灯都衬托得无用了。

此时是春末夏初,  气温在渐渐上升,却又没上升到让人觉得闷热。小昆虫大多已苏醒,晚上就是他们在花草中鸣叫活动的时候。

每当这时,  小夫妻就喜欢把竹床拉到院子中,再在院子中点燃几盘蚊香。

伴着艾草味儿的蚊香,  他们躺在竹床上望着头顶的浩瀚星空,  生活惬意得很。

“明儿不知道有多少人。”

徐川手枕后脑勺,眼中满是期待。

程宝珠抱着刚在卫生间里洗完澡的闺女出来,将闺女放他身上:“你先别想这事儿,  帮你闺女把指甲剪一下。”

小孩手指甲就是长得快,  不是抓伤自己就是划伤别人。

徐川“腾”地坐起身,  把闺女抱在怀里先给她剪脚趾甲。

程宝珠跑去快速洗了个澡,  等出来时指甲竟然还没剪完。

“别动别动,  当心剪到你……”

徐川最怕这个活,几年下来他也练就一手高超的剪指甲技术。

刚给闺女儿剪完,他就顺手把程宝珠的脚也给拉到自己的腿上。

两人都有些放飞了,在彼此都回忆了一番自己两岁的事,确定回忆不出半点事情后,就把那个原本在乡下时放在卫生间的手电筒拿出来,  就挂在柿子树下,朝着竹床房间把竹床照得明亮。

闺女儿好像也没觉得哪里奇怪,她好似特别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自家有这个东西。

不管再亮的灯,对才两岁多的闺女来说就是一盏与其他电灯没啥两样的灯。

闺女披散着头发在一旁玩儿积木,徐川给程宝珠剪完左脚又拉起她的右脚。

低着头边剪边说:“金大爷肯定会来,他这人交友广泛,估摸着能带来不少人。”

“还有老舒,他早早就在问了……”

程宝珠掰起手指头数,皱皱眉:“那就两桌呗。”

徐川扯扯她:“别乱动。”这母女俩剪指甲时都不怎么消停。

他掀起眼皮,略得意地哼哼两声:“已经预定出去了四桌。”

程宝珠惊奇:“你打哪儿拉来的人?”她知道私房菜馆中的定价,能来人若只是较为有钱还不太行,少说得是个万元户才能吃得痛快。

哪来的?

他自个儿找来的呗。

这段时间徐川和砖厂打交道,和水泥厂打交道……

有些领导看着普普通通,实际上腰包鼓着呢,都特么不显山不露水的。

徐川发现自己起早摸黑干个一年多,挣的钱还没人家坐办公室里喝茶来得多。

他有时看了都牙痒痒,忒想找个地方把那几个人给举报送进去。

程宝珠满脸懵逼,明显不懂得这些人是怎么来钱的。

徐川剪完指甲,揉揉她脑袋笑笑说:“不懂就不懂吧,不懂更好。”

免得让自己生一肚子闷气。

程宝珠忽然直瞪瞪地看着他,赶紧把他手从自己头上挥下去,不可思议道:“干啥啊,我今天傍晚才洗的头。”

才给她剪完指甲,怎么能去摸她的头!

徐川义正词严:“都是长在自个儿身上,分啥高低贵贱呢。”

程宝珠:“……”

她竟然无言以对。

夜色渐深,邻居们估计也准备休息了。

夫妻俩人齐齐躺着,闺女儿非要趴在徐川的肚子上,小嘴巴吧啦吧啦个不停。

她说:“好从前睡过,对不对?”

意思是她从前也在院子里睡过竹床,也这么躺着看过天上的星星。

程宝珠和徐川对视一眼,好像……没有吧?

徐川惊喜:“还记得吗,你怀孕的时候咱们就在老家院子里睡过几次。”

他听说会记得胎中情况的小孩儿就是会更聪明些,难道他闺女就是这种幸运儿!

程宝珠挠头:“那时候她才……五六个月?”

才多大呢,记得个屁啊。

徐川不听不管,眼神灼灼。

他已经准备送闺女上幼儿园了,前段时间到处跑的时候也有考查过。要说哪片区的幼儿园不错,他们北海院子那片的幼儿园就不错。

程宝珠本想说些什么,但想起她今儿才答应闺女的事儿都让徐川来管,于是干脆闭嘴。

第二天,徐川早早爬起来。

程宝珠还在房里呼呼大睡,晚上睡前给自己下的生物钟没起到作用。

汉堡和卤味停了几天,林天和依旧还不死心,听到隔壁院子有动静后便跑过去敲门找徐川。

“大清早的你干啥?”

徐川刷着牙,没好气问。

林天和顺势进院中:“徐哥,我寻思着你也挺悠闲的,要不就继续干干?”

徐川心说你这是把我当驴使呢,什么叫挺悠闲的?

“我有事儿,先停三天。”

徐川挥挥手,这事早就讲好了,他又不是突然通知的。

林天和“嘶”两声,摸摸鼻子:“那啥,要不你把你那配方卖给我。”

他说的有点儿小声,徐川没太听清楚:“你说什么?”

“就是汉堡那玩意儿的酱!”

林天和也有些不好意思:“你就开个价钱,合适的话这方子我就买下来。”

徐川气得嘴里泡沫差点都喷出来,推着他往门口去:“成啊,没有十万我不卖。”

“哎哎哎,太高了……”

“啪嗒!”

说完,院门再度被关上。

徐川想起程宝珠说的话,她说这汉堡不是长久生意,现在改革开放了,等国外货进来时他们家的汉堡也卖不了这么好。

这话是对的,随着自己的店铺慢慢发展起来,他必定是要舍弃掉这门生意。

但该怎么舍弃,该怎么利益最大化,也有讲究。

正当徐川做好早饭时,邮递员小谷敲响他们家的门。

“徐川,有信!”

“哎来了来了。”

徐川放下早饭,匆匆跑到门口开门将信接过来。

程宝珠揉着眼从屋里出来,打个哈欠泪眼蒙蒙地问:“谁的信。”

信是老家来的信。

徐川打开信封,开头便是他妈说他们家走到门路要去县城里买房了。

江玉兰也不知是用什么方法,把她的户口挂在了运输队中。然后,再用她的户口在县城的光明路那块买了座院子。

因为这件事儿,家中几人高兴得不得了。

李翠芬更是一举成为老坑村里最听婆婆话的儿媳妇,毕竟那房子还在江玉兰的名下挂着呢。

信里还说,老家也要开始搞承包了。好些人都不敢动,徐河倒是想承包一块地来试试,于是在信里便问徐川这事儿成不成。

成啊,怎么不成!

徐川常看报纸,对承包当然不陌生。

他哥是拾掇庄稼的好手,若能承包下一块地好好干,也能挣下不少钱。

不过徐川倒是有个想法,往后他要在首都周边买地盖农庄做产出,是不是可以请他哥到农庄中帮他。

毕竟这事交给别人他还真不放心,而他自己又不可能每天骑着自行车去农庄逛逛,更不可能常住在那儿,所以请他哥来看着倒是个好主意。

但……

他哥那倔脾气,很有可能不愿意来。

最后,也是徐川最关心的事儿,徐家良已经动身来了首都。

早在上个月,徐川便打电话对家里说了这件事。让他们去问问家良,问家良愿不愿意来首都帮他忙。

徐家良在家待着也难受,江玉兰才上门去说呢,他便立刻同意了。

江玉兰前脚离开,他后脚就开始整行李。生生把家里几人吓得不行。不就是想让他的钱充到公中吗,不愿意就算了怎么还走了呢?

自从徐家良会赚钱后,徐家的经济着实松快许多。别瞧徐家人多,但徐家人生得也多。徐家良侄子侄女就有八个,其中半大小伙更是不少,甚至还有快说亲的。

徐家良从前虽没把钱交给家里,但他经常会给家里卖肉卖骨头,会给侄子侄女们买衣服买鞋子等等。

如今他一走,这些可不都没了吗?

于是,家中人又换了个脸色,再也不敢对他甩脸子,恨不得把徐家良绑在家里不让他出门。

徐家良眼瞅着家人都这样,心中不仅没热乎,反而更加心寒。

他悄悄和爹妈说好过两年就接他们上首都后,便留下一笔钱趁着哥嫂们不注意跑了。

这会儿已在火车上!

徐川脸上笑得灿烂:“可算来了,有家良在好些事儿真能轻松许多。”

比如说汉堡和卤味,往后让家良负责就成。

至于家良住哪儿,徐川把这事儿拜托给程宝珠去办。

“没事,我帮你找房子。我们学校不少老师都分到了房,可部分老师本来就有房,于是那个筒子楼就空着呢。”

程宝珠刷完牙回来,洗洗手准备吃饭。

太阳还没踪影,远方的雾气还未消散。夫妻俩人吃过早饭后,就带着闺女一起去往北海院子。

到达北海院子时,也才七点半。

孟松青已经来了,他正到处检查卫生,安排服务员把地上落叶扫到树底下去。

这会儿大家都穿着整洁的衣服,瞧着就清清爽爽,徐川细细检查过后点点头。

私房菜馆九点钟开业,大门上的匾额在前几日便打好送来了,此刻正用红布严严实实地遮掩着挂在大门上。

徐川曾说,匾额的字可是他送了一盆并蒂牡丹花后才求来的,程宝珠想看但他死活不给看,非说要等到今天九点才成。

正房被改成了聊天喝茶的场所,墙上挂着程宝珠去年冬天被徐川拉去看雪景后,她用租借相机拍下的摄影作品。

程宝珠这几张照片拍得确实不错,估摸着她一生的摄影灵气都汇聚在这几张照片上了。

她这会儿看着照片美滋滋,半点不觉得自己的照片比旁边的名人字画来得差。

正房的墙壁上还挂着经营许可证,这是徐川连夜排队办的许可证,可以算得上他们这片区域的第一张经营许可证了!

放上几十年,这玩意儿没准还能成古董。

徐川将菜馆各处都检查一遍后,开始去厨房中准备做菜。

厨房中有两位帮厨,一时之间也忙得热火朝天。

程宝珠就坐在后罩房的一个小隔间中,这个房间就在厨房旁边,是徐川给自己搞的小办公室。

房间里有柔软的小床,有风扇,有座机电话,是的,座机电话。

前天早晨刚装好,整整花了五千元!

我滴个娘嘞,程宝珠听了后整个人都要吓傻了。这破座机竟然和后世的笔记本电脑一个价格,实在难以相信。

更难以相信的是徐川竟然买了,要知道如今的五千元能在首都买下一间筒子楼的房间。

程宝珠有时觉得徐川贼抠,比如说他一件背心能穿四五年。

当年程宝珠头一次动手给他缝的背心,他如今还在穿着。只要程宝珠没给他买衣服买鞋子,那他自己绝对不会去买。

谁看了不得说句:哇塞真节俭!

除此之外,他每次去买菜时,该讲价的还是得讲价。供销社门口原来那位对徐川有意思的女生,如今是看到徐川就想逃跑。

有次甚至忍不住对程宝珠诉苦,说往后让她多多来买菜吧,她家徐川那嘴皮子已经在整条街上的菜贩子中出了名了。

不仅要让你抹了零头,走的时候还得顺两根葱或者两个辣椒走。

哎,世上竟然有这么小气抠搜的男人!

卖菜姑娘深觉自己当初瞎了眼,竟然被他的外表所迷惑。

“这不还是为了你吗?”

徐川进隔间里拿东西,听到程宝珠这么吐槽他,他得为自己叫声屈。

程宝珠斜个眼:“切,跟我有什么关系。”

难道是跟她学的抠门?

徐川从个柜子中掏出擀面杖轻敲程宝珠的脑袋:“就是因为你不够抠门,每回上街买菜都得被人拉着多买菜。我明明让你买一斤,你回来时肯定得多二两,这些人瞅着你脸皮薄吵不过他们所以欺负你呢!”

程宝珠直眉楞眼,竟是这样的吗?

“长点心吧媳妇儿哎!”

徐川拿到擀面杖后又匆匆出门,边走边说:“对了,有人打电话来点菜,你就记下来。”

“好吧——”

程宝珠拖长声音,托腮撅着嘴巴有气无力地说道。

敢情那些卖菜的人每回见到她都贼热情,是因为把她当冤大头使。

徐川这个电话装来是有用的,大约十多分钟后,程宝珠接到第一通电话。

——来自砖厂的一位领导秘书。

“麻仁香酥鸭,山东海参,油爆海螺……嗯,好的都记下了。”

程宝珠把电话夹在耳边,边听边写。

挂断电话后,她瞧着纸上整整十二道菜,忍不住扬眉啧啧两声。

就这一桌菜,都得花个三百块。

首都,果然卧虎藏龙!

不多时,下一位预定了位置的人也来点菜了。

芙蓉鲫鱼、松茸炖鸡、碧螺虾仁等等等,又是一桌子的菜。

徐川昨儿说预定了四桌,可刚刚竟然有五通电话,看来他们菜馆的联系方式已经在小范围内流传开来。

很快,在隔壁哐哐哐的切菜声中,太阳渐渐从东山升起,阳光洒在菜馆中。

先是洒在垂花门,然后进入后院。等院子里那株盛放着的牡丹花树上也洒满阳光之时,便到了早晨九点。

——开业的时间。

门外。

孟青松早把鞭炮拿到门口,程宝珠出来后就躲在门里边,离那个大鞭炮远远的。

大闺女明显十分兴奋,还想和徐川一起去点鞭炮。

程宝珠心说你这会儿胆比天大,等鞭炮响起后保准吓得你到处喊妈。

这片周围是居民区,他们老早就知道这里即将开家饭店了。

只是这饭店竟然装修了好几个月,今天还有许多人送花篮来,不禁让人十分好奇这里头卖的到底是些啥。

于是今日,门口前聚集不少人。

徐川站在门口,站在阳光底下整个人意气风发。

九点一到,孟松青就将大卷鞭炮点燃。

“噼里啪啦——”

顿时间,热烈的鞭炮声响彻整条胡同和街道,仿佛在昭示着一个时代传奇的诞生。

与此同时,服务员把糖果和糕点分给围观的人。小孩儿们顿时笑开了花,松开捂耳朵的手去抓糖抓糕点。

鞭炮声和欢笑声交相辉映,热闹中还透着满满的喜庆。

就在鞭炮噼啪响,青烟顺着空气升起弥漫之时,徐川拉着程宝珠一起,把匾额上挂着的红布“哄”一声地扯了下来。

——宝年私房菜。

“咔嚓!”

正好路过的记者忽然拿起相机,将这一幕捕捉下来。

照片中女人笑得眯了眼,一只手还捂着耳朵仿佛在躲鞭炮声。

她的身后还躲着个小姑娘,小姑娘似是害怕地探出个头来,圆溜溜的眼睛在此刻竟然和镜头对上。

而旁边的男人紧紧攥着女人的手,仰头看向头顶拿张被阳光照射得隐隐发光的匾额。

徐川眼眶微红湿热。

都说成家立业,他在此时,才算是真正、彻底的立业。

“哎,为什么叫宝年啊。”

鞭炮声中,程宝珠忽然大声问他。

在这之前,她还不知道菜馆的名字,徐川也非要留个悬念。

徐川笑笑:“因为你啊。”

因为你,我才成了现在的我。

他没什么文化,想了半个月,最终还是舍弃了所谓徐氏徐家,只取媳妇的名和闺女的名当做菜馆名字。

今天是宝年私房菜。

往后是宝年药膳馆。

那位记者怎么也没想到,他的这么随手一拍,就拍到了未来享誉全国的宝年餐饮刚诞生的模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