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我在红楼修文物

关灯
护眼

我在红楼修文物 第107节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八三看书 83ks.net,最快更新我在红楼修文物!

第126章

石咏并不知道慧空师太在“毙鹰事件”之中扮演的角色, 他其实也并不知道“毙鹰事件”的详情,只是听到从承德归来的十六阿哥提起, 他就立即想起此事。

这件事确实在正史中有所记载, 亦是为后世无数影视剧所钟爱的题材,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此事扑朔迷离, 真相难辨,到底是何人向八阿哥下的黑手,无人得知。

从明面儿上猜想, 向八阿哥下黑手的, 各数字皆有可能。但是站在后世的角度上从结果来看,答案却很明确, 八阿哥因此事失势之后, 十四阿哥迅速崛起,接手了八阿哥手中的势力, 而八阿哥等人则不得不转而全力支持十四阿哥, 以另一种姿势登上夺嫡的舞台。

当然了, 除了十四阿哥以外,还有一位隐形的受益者,就是康熙本人。康熙一旦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衅, 立即出手剪除, “毙鹰事件”便是一个最好的由头。

当石咏听说了康熙对八阿哥的发落之后,长叹一声,忍不住又想起章怀太子李贤所作的《黄台瓜辞》,“一摘使瓜好, 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他想,若是武皇能与康熙交流交流,没准很有共同话题。

腊月里各家各户操持年事的时候,石咏找到机会去了一趟西便门外牟尼院。待石咏寻到妙玉师徒的时候,慧空师太坐化未久,遗体刚刚火化。

石咏倒是万万没想到慧空师太说没了就没了,震惊之余,便随妙玉一道,在慧空灵前行礼致哀,并向妙玉道恼。

妙玉自始至终,一派平静,不曾露出半点哀色,似乎慧空师太并非离开人世,而只是出了躺远门去而已。

石咏偏偏怕这种,他两辈子都没怎么跟妙玉这个年纪的小姑娘打过交道,完全不知对方会怎么想,在想什么。又生怕妙玉只是表面平静,将哀恸藏在心底,回头憋出什么病来。再者——他也不好意思就这样向对方开口讨要颁瓟斝啊!

“石大人若是不嫌弃,请至禅房用一杯清茶吧!”妙玉淡淡地说,态度神情与以前没有什么不同。

“快去啊,快去!”急不可耐的石崇少不了偷偷催促石咏。

石咏无奈,只得随妙玉去了。只见妙玉沏来的是新鲜的上好冬茶,就算是他,也只在内务府府署十六阿哥那里尝到过一两回。

而所用器皿,依旧是他曾见过的那只绿玉斗。

“小师父今后会作何打算?”

石咏啜了一口茶,只觉得茶香满口。他实在没想到,如今慧空师太已经不在了,妙玉却依旧是这样一个富足豪阔的女尼。

妙玉却一怔,她想起慧空师太临终遗言,吩咐她留在京中,静待自己的因果。

当日慧空师太从汤泉行宫离开,便已知大限将至,她窥破天机,却因八阿哥胤禩一念犹豫,既有命数无法逆转。而她泄露天机,是为不祥,身体更遭重创,不过苦苦支撑而已。只是慧空师太惦记着九阿哥那边必须要有个交待,否则自己走后,对方必定不可能饶过妙玉,因此才苟延残喘,将当日汤泉行宫之中的事向九阿哥交了底。

除此之外,她向九阿哥交待的,还有天机的另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她甚至从未向八阿哥胤禩提及。

以此为条件,慧空师太同九阿哥交换了她唯一女徒的平安与富足。

将这一切事宜都处理完毕,慧空师太才与妙玉一同搬离潭柘寺,来到牟尼院。在这里,慧空师太安然向妙玉交代后世,没过多久,便坐化了。

妙玉听石咏问起自己将来的打算,想起已经过世的师父曾经事事为自己着想,心中一动,忍不住眼圈儿一红。

石咏则完全会错了意,认为妙玉在京中一个人孤零零地过活,哪怕她是个再豪阔再清冷不过的女尼,这样孤单的日子也不好过。

于是他皱了皱眉头劝道:“其实你也不必如此。”

妙玉闻言,诧异地抬起头来,看着石咏。

石咏伸手挠头:他到底该如何组织这语言?

如今他已经大概明白了一些这红楼故事的脉络,晓得自己大约是旁观了一段妙玉进贾府之前的人生。若是红楼故事的格局不变,妙玉在这牟尼院里住上一年之后,大约便要进贾府栊翠庵了。

但是他坚信红楼人物的性格与命运是能够扭转与改变的,就如黛玉归家,林如海病愈;就如贾琏与薛蟠,转了纨绔的习性之后,日子也有声有色地过起来了。而且这命运不能不扭转——他自己其实就是书里那个终将被抄家入狱,生死不知的石呆子啊。

妙玉此人,在石咏眼中看来,也着实没有必要依循书中所安排的命运。她青春年少,昔日是为了身体健康的缘故,不得不遁入空门;若是她真不愿终身陪伴这青灯古佛,不妨便跳出这牢笼,回归这红尘里快活;若是她真嫌弃这世间腌臜,存了清净一世的决心,那就就干脆寻个云深不知处的所在,好好地修个结果。

无论如何,都会比依附贾府那样僧不僧、俗不俗的好。

所以他才会贸贸然出口这样劝一句妙玉,偏生这背后的情由又是他无法以言语解释的,憋了半天,才问:“你在姑苏可还有亲眷家人?若是在京里只你一个,倒不妨回苏州去。”

一听这话,妙玉两道秀眉立即斜斜地竖起来,抬眼看了看石咏,冷冷地道:“人各有命,我以后如何,实不劳石大人为我盘算。”

她忍不住又起了赌气的心思,转身进自己打坐的小屋里,取了绿珠那只颁瓟斝出来,往石咏跟前一递,半带讥讽地说:“石大人到此,不就是为了这个么?”

“给你好了!”

“小石咏,干得漂亮!”石崇眼见着要与最紧要的人重新团聚,激动不已,还未等石咏开腔,他已经在不断催促,就盼着石咏赶紧将绿珠那只颁瓟斝收入囊中。

“等一等!”

说话间石咏已经从腰间摘下荷包,将自己那只颁瓟斝取出放在桌面上。这次两只颁瓟斝情绪稳定,彼此保留了一定距离,但都稳稳地立在桌面上,不存在上回那样“互斥”的情况。

“我倒是想先问清楚你们二位的意思。”石咏面对着两具器物,诚恳地开口发问。

妙玉坐在石咏对面。对于石咏的这种与器物沟通的“能力”,她原本是不相信的,可是自从上回扶乩之后,便不信也不可得。眼下她虽然无法直接与这两件器物沟通,可是却愿意相信,石咏这人不会巧言作伪,不会故意说谎骗她。

“石崇大哥,你是否愿意回归绿珠姐的身边,与她说话,再也不气她烦她,一直这样陪伴着她,直到不可抵御的外力将你们分开?”

石咏依稀有点儿做婚礼司仪的感觉。

“这当然!”石崇一副“你小子废话”的口气,另外补充一句,“要是绿珠也应了,我就许你叫她姐姐。”

石咏则掉过头问绿珠:“绿珠姐,你是否愿意石崇石大哥回到你身边,整日与你说话,陪你聊天,你闷的时候他能给你解闷儿,可你烦起来却也赶不走他?”

石崇:……这叫什么话?

石崇那面在强烈抗议。绿珠则静静地不出声。

石咏担心的情况出现了。他知道石崇虽然急切地想与绿珠在一处,可是绿珠本人的意愿,也应得到尊重。此前绿珠误会石崇,甚至当初纵身一跃赴死,也可以说是在石崇与其政敌的恐吓之下,未必发自真心。如今两“人”把话说开,算是能够相互理解了,可这并不意味着绿珠愿意继续与石崇相处。

“妾……妾情愿的……”

绿珠那边终于开了腔。如今绿珠的声音已经养好,一旦开口,端的是温柔婉转。

石崇那边,立即是一声欢呼。

石咏也松了一口气,如今两下里把话说开,绿珠竟然能答应下与石崇在一处,那么他们便有漫长的岁月可以尽释前嫌,相依相伴。

在妙玉耳中,就只能听见石咏发的话。她听见石咏说“你闷的时候他能给你解闷儿,可你烦起来却也赶不走他”,忍不住想笑,可是一想起师父故世,她在此处从此孤零零的一个人,甚至还不如眼前两只杯子,就忍不住眼圈儿发酸,悲从中来。

只听石咏说:“那么问题来了,你们两位,以后是愿意陪伴妙玉小师父,还是愿意跟在我身边。”

石崇马上答:“妙玉小师父!”

绿珠:……啥?

只听石崇对绿珠说:“我这不是为你着想吗?你与妙玉小师父处得时日久些,妙玉小师父为人又爱洁净,烹茶的手艺又一流,我只道,只道你是愿意的……总之一切随你。”

石咏咬着牙心想:这真是个重色轻友的现世典型啊!

终于,绿珠缓缓地开了口:“石……小弟!妾身还是愿与妙玉小师父在一处。不说别的,她没了师父,以后就只一个人了。这几日我瞧她,面上不显,内里是无比伤心的。”

石咏心想:果然如此。

“若是我们两口子陪着她,至少她偶尔扶乩,我们还可以为她排解愁绪,陪她说说话,也不枉妾身与她陪伴了这么些时日。”

“对对对!”石崇补充道,“你也是可以偶尔过来探视我们的不是么,顺便还有好茶喝!”

石咏揉揉眉心,没有答应下这话,却一伸手,轻轻将这一对“颁瓟斝”往妙玉面前一推,道:“他们都愿意以后能留在你身边。小师父,这一对器皿,以后要拜托你多加照顾了。”

妙玉心中正在伤感,忽见石咏这么一本正经地拜托自己,心内五味杂陈,瞬间反倒踌躇了,犹犹豫豫地道:“我……石大人既然时时刻刻都能聆听这对器物的心声,又何必,又何必是我……”

石咏却大大方方地向妙玉合什行礼:“这是他们俩自己的意愿。”

妙玉听到这里,纵是她一向清冷,此刻心里也不由得微暖。

“这一对,加起来总有两千八百多岁了,堪称高龄,小师父,其实他俩说是愿意陪伴于你,其实多半还是要靠你照顾他们,你……怎忍心拒绝?”

妙玉登时忍俊不禁,心肠一软,终于轻轻地点了点头,双掌合什,向石咏行了一礼。

如今便到了石咏与这一对器物分别的时候。他与石崇相处了大半年,此刻突然要分离,难免有点儿不舍,当即道:“这些日子来,多得石崇大哥指点,小子感激不尽,山高水长,日后必定还会有再见的机会。”

石崇难免也唏嘘。

这段时间来,他天天与石咏在一处,生活质量与豪阔水平与他在世的时候不可同日而语。日常所见石咏的饮食起居相当简朴,更加要为养家糊口而奔走劳碌。可就是这般日子,在石崇看来,却比他以前在世时挥金如土的时候更要充实得多。

“以往我……也多有得罪,小石咏,在此向你道个歉。盼着你以后也能与你那位意中人小姐终成眷属啊!”石崇自己称心如意了,便也向石咏送上祝福。

石咏一听,脸一红:……啥?

他深心里可从来没将那位兆佳氏的小姐当意中人,只是偶尔会想起来而已。可是此刻石崇一言道破,他一时记起那从没机会见到容貌的“英小姐”,一颗心竟无法自制地砰砰跳起来。

他赶紧轻咳两声,掩盖自己的窘态,免得教对面妙玉小师父见了笑话,随即赶紧起身,便向妙玉告辞。

“妙玉师父日后请多保重,若是有甚为难之事,遣个人来说一句,我必勉力相帮的。”他说着顿了顿,又补了一句,“若是想要回南,也请告知一声,我有几个朋友,许是能帮上忙。”

妙玉听闻,沉默片刻,摇头道:“确实是没有回乡的打算,劳石大人费心了。”

少时石咏告辞离去,将那两只颁瓟斝留在妙玉禅房里的矮几上。妙玉自然听不见这两只器皿在亲密地喁喁细语。说起别来情由,石崇轻而易举便能将绿珠逗笑。

她只立在禅房门内,遥遥望着石咏往牟尼院院门处快步离去的背影,心内一时觉得羡慕,一时又觉得凄凉。

她的师父慧空师太,在坐化之前曾经了悟,告诉她世间真有“定数”这样东西,但是自己一直会错了意,自以为窥破了便能更改,后来才知道没有那么容易。慧空曾经一度自以为洞悉一切,到头来才发现她唯一看不透的,其实是人心,或真诚、或虚伪、或强硬、或软弱的人心。

既然师父都已经说了,要她留在京中静待因果,妙玉便决意留下。因此就算明白石咏是出于好意而劝她,她也只能按捺下思乡之情,抛开回南的念头,自去案上取了一本《庄子》,随手一翻,细细读去,便见“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一句1。

“所谓‘畸人’,原来就是这样的人。”妙玉不由卷了书册,坐在矮几前默默出神。

牟尼院是方外之地,然而院墙之外寸许便是红尘。时近岁末,爆竹声一响,热热闹闹的年味儿便扑面而来。对于石咏而言,起伏曲折的康熙五十四年终于就此告一段落。

作者有话要说:1“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大致意思就是“异于平常的人,不容于世俗但是又等同于自然。”妙玉自号“畸人”,就是从这里起的。

p.s. 妙玉的戏份到这里也告一段落惹。

第127章

腊月里石家循了去年的例, 搬回永顺胡同的赐宅暂住。

石咏一到永顺胡同,大伯父富达礼立即差人将石咏叫去, 从承德十六阿哥受伤的事情开始问起, 一直问到此前不久的“毙鹰”事件, 将石咏所知的“内幕消息”全部追问了一遍, 又与他从自己的渠道听说的消息做了一番对比,听了之后脸色晦暗,默默不语, 心中似乎在默默判断朝中的情势。

隔天富达礼之子, 石咏的堂兄富安过来寻他,偷偷地问:“昨儿父亲问了你什么?我见父亲书房大半宿都亮着灯。”

石咏又能说什么, 只支吾着敷衍了两句。富安依旧不得要领, 挠挠头说:“许是与二叔有关吧。我看见父亲一早就请二叔过去说话了。”

富安的二叔,就是石咏的二伯父庆德。庆德极少出现在永顺胡同, 整个过年期间, 除了大年初一同族近亲互拜的时候与石咏见了一面, 其余时候庆德都不见踪影,不知他在忙什么。连石咏都有些纳闷。

到了初六,女眷们开始走动, 石大娘去永顺胡同那里做客一回, 立即就弄明白了原委:“你二伯膝下那位,行三的姐儿今年选秀。”

石咏:原来竟是这样?

伯爵府序齿下来行三的姑娘是石咏的堂妹,今年刚好十五,正是适龄。他知道这位二伯父一向热衷, 恐怕是想借着年节的机会走动走动,打听打听,好让堂妹的婚事早些有个着落。

岂料石大娘说:“你二伯也挺奇怪的,这种事,难道不该由伯爵府老太太或是你二伯母出面,往宫里递个话就行了么?”

永顺胡同伯爵府,迄今为止,已经出了两位皇子福晋,一位铁帽子亲王继福晋,老太太身上也有诰命,能够进宫谒见太后并宫中四妃。若是对石咏堂妹的亲事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向宫中提,实在犯不着庆德一个男人家的在外奔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