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重启人生

关灯
护眼

0062【你跟作家们坐一桌】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八三看书 83ks.net,最快更新重启人生!

颁奖完毕,各种致辞。

王檬作为复赛评委会主任,率先上台发言:“新概念作文大赛自创办以来,转眼已走过六个年头。在第一届、第二届大赛中获奖的少年们,都已经长大成人……”

“在这六年间,我们发掘了许多优秀的青少年。有的已经成为作家,有的……”

“今年我非常荣幸,再度担任评委会主任。我读到很多好文章,年轻人新锐的思想、清新的文笔,让我这个老年人也受益匪浅……”

“最难得的是,今年又出了一篇雄文……三个小时的命题作文,想要把文章写好是很难的。陈贵良同学的文章,不但立意高远、视角独特,而且通篇用古诗文来写就。他不但写出来了,而且佳句频出,让人震耳发聩……”

“我们评委会的知名教授和作家们,对这篇文章全都赞叹有加。但对文章的理解,还存在一些争论。我认为完全可以再开一场研讨会,把文章的作者也请来聊聊,更直观的欣赏这篇雄文……”

“这次大赛办得非常成功,我希望明年能够再接再厉,有更多优秀的青少年报名参赛,涌现出更多让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

紧接着,北大的招生领导上台致辞。

为啥不是清华?

因为北大这位职务更高,人家的身份是学部部长,清华却只来了个系主任。

新概念作文大赛组委会也是一样,北大副校长亲自出面,清华派出的是教务长。

再然后,《萌芽》总编赵长田致辞。

前面几届大赛,到这里就致辞完毕了,根本没有获奖选手什么事儿。

却听大赛总干事李奇刚说:“现在有请陈贵良同学,代表今年的获奖选手致辞!”

ABC三组的一等奖,此刻全都坐在下面。

米兰惊讶道:“有选手致辞环节?”

“以前好像没有过,”罗堇摇摇头,“我听学校的师兄说,他听完领导致辞就走了,午饭还是在火车上吃的。”

陈贵良早有准备,因为今天早晨,胡玮时就让他写发言稿。

“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前辈,还有在座的同学:我有幸代表参赛选手致辞,感到非常的激动,同时也惶恐忐忑。因为所有参赛者,都是非常优秀的,而我只是其中非常普通的一份子……”

陈贵良已经出尽风头,没必要在致辞时语出惊人。

他用非常谦虚的态度,说着假大空的场面话。什么感谢大赛方给自己机会,感谢评委老师的认可,感谢招生老师的青睐,感谢自己的父母和学校老师……巴拉巴拉。

最后祝新概念作文大赛越办越好。

“啪啪啪啪……”

陈贵良在一阵掌声中下台。

除了某些选手嫌他说话很假、又臭又长之外,在场那些成年人都对他的表现很满意。

对一个高中生能有多高要求?

大大方方的,不怯场就行。

更何况,陈贵良表现得从容不迫,发言时吐字抑扬顿挫,而且谦虚谨慎不浮夸。

今天上午,就此结束。

二等奖及以下的选手,可以直接回家了。想留下来也行,食宿费自理。

一等奖可以留下,也可以离开,午饭由大赛方包办,下午还能旁听研讨会。

至于媒体记者,当然也是免费吃喝,顺便……去领车马费。

你当记者们这趟白来的?

得掏钱!

越偏远的地方,越低级的单位,想要把媒体请来,给记者的车马费就越多。

举个例子,如果陈贵良回到学校,二中想要请来媒体做宣传,就必须给记者们足够的车马费。以现在的行情,一个记者最少要给好几千,少数大报甚至得给上万元。

当然,新概念这次请的都是本地媒体,以及外地媒体派驻魔都的记者。由于路程很近,不怎么耽误时间,《萌芽》也是大单位,一个记者给一两千即可。

陈贵良直奔一等奖选手那几桌,半路被胡玮时喊住:“陈贵良,作家们喊你过去!”

“等一下。”

陈贵良说完就往楼下跑,到酒店客房取来两本书。

胡玮时在楼道里等着,见他出来便问:“你干什么?”

陈贵良把书举起来,笑道:“帮我表妹要签名。”

其实陶雪只选了余桦和苏同要签名,但陈贵良自作主张,又去买了一本王檬的代表作。

胡玮时领着他上楼,叮嘱道:“你跟名家教授们一起吃饭时,说话要注意分寸,别一不小心得罪人。”

“明白。”陈贵良应承。

他没傻到直接怒怼方方的地步。

能怼出一个什么结果?

“大才子,快过来!”铁疑热情招手。

王檬和铁疑之间,给陈贵良留了一个座位。

陈贵良加快脚步,跟铁疑握手道:“铁老师,你好。”

铁疑笑道:“你认得出我啊。”

“拜读过你的作品,在书上见过照片,”陈贵良说道,“没想到,真人比照片更漂亮。”

铁疑极为受用,顿时哈哈大笑。

陈贵良确实读过这位女作家的书,早期作品写得都还不错,到了晚年一本比一本拉胯。尤其是做全国文联主席之后!

铁疑帮忙介绍:“这位想必不用我介绍吧?”

陈贵良伸出双手:“王老师好。”

“你好,”王檬感慨道,“昨天我读了文章,就一直想跟你聊聊,小伙子前途不可限量啊。”

陈贵良说:“顽劣拙作,贻笑大方。”

王檬说道:“年轻人不要太谦虚,把你文章里那种舍我其谁的朝气拿出来。”

余桦在旁边接腔:“这种气势,我已经见过了。前天我回酒店,听到有人喊‘余桦站住’。当时把我给吓一跳,还以为是谁读了《活着》,心里有气要来打我。没想到,是来找我要签名的。”

“哈哈哈!”

众人哄笑。

评委会成员坐了两桌,一桌是作家,一桌是教授。

作家有王檬、铁疑、余桦、苏同、马源、程村、叶欣、方方、叶兆衍、孙甘禄。

教授们则分别来自十所高校。

铁疑拉着陈贵良挨个做介绍,方方似乎显得有些不高兴。

这跟陈贵良无关,纯粹两个女作家在暗中较劲儿。

在场这么多作家,就她们两个是女的。铁疑直接把陈贵良拉住,一副女东家的架势,让方方感觉很没面子。

嘚瑟什么?

认人完毕,陈贵良终于落座。

余桦问道:“喝酒不?”

“能喝一点点。”陈贵良说。

“那就倒上!”

马源把酒瓶推过来。

作家们纷纷起哄,说陈贵良迟到了,要先罚他一杯。

陈贵良只能喝下。

“妈的,你那篇文章是真牛逼。怎么写出来的?”余桦拿出一根烟叼着,顺手又给其他男作家抛烟。

陈贵良说:“本来写的白话文,但感染力有点不够,干脆就改成用古诗文来写。”

余桦笑道:“我读你的初赛文章时,还以为你找人代笔的。”

“剑走偏锋而已,古文更能吸引眼球。”陈贵良道。

程村夹了一口菜,边嚼边说:“有空就来榕树下写文章呗,年轻人要擅于利用网络。”

陈贵良问:“程老师还在榕树下有职务?”

“我是榕树下的艺术总监。网站给我开了工资,我也要帮忙拉人嘛。”程村说道。

陈贵良说:“程老师既然发话,我有机会就去榕树下投稿。”

马源吞云吐雾道:“同济跟新概念没有合作。但你如果想来同济,我可以帮你争取名额,到时候读硕读博我都可以带你。”

“嘿,老马,你这就抢人了?”苏同说道,“陈贵良,你不如来我们北师大。北师大的中文系,可比同济要好得多。”

马源笑骂:“草,我是同济的教授,帮学校招人那天经地义。你又不是北师大教授,你凑什么热闹?”

“我北师大校友啊。”苏同说道。

王檬出声:“好啦,招生的在那一桌,我们就不提这个事了。”

这些作家,公共场合还稍微注意形象,酒桌上大部分都没个正形。

随着三五杯酒下肚,乱七八糟说什么的都有,就连女作家都开始吐脏字。

刚开始还围绕陈贵良聊天,渐渐就各聊各的。

到了三月份,有两人要去法国,参加法国图书沙龙。他们商量着在哪里汇合,然后一起飞过去。还有人让他们做代购,给自己老婆带点奢侈品。

聊着聊着,又顺着这个话题,聊到法国的电影、美术和文学。

某些作家,对法国极尽吹捧之能事,似乎法国的母蚊子也性感浪漫。

陈贵良默默吃菜,就像在听自己的政治老师吹牛逼。这玩意儿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种对本国经济和文化的不自信。

放在现阶段,完全可以理解。

因为多数人都是这样过来的,观念需要随着时代慢慢改变。

一直改不过来,必然被时代抛弃!

见喝得差不多了,陈贵良终于拿出那两本书,跑去找王檬和苏同要签名。

而且强调是给表妹要的,免得其他作家没面子。

“走了,走了,开研讨会去。”余桦喝得有点多,一手提着自己的羽绒服,一手跟陈贵良勾肩搭背。

一股烟酒味传来,陈贵良很想把他推开。

那些一等奖获得者,见陈贵良和余桦如此亲密,倒是一个个都羡慕得不行。

研讨会在一间大厅举行,还要再过一会儿才开始。

三四十家媒体记者,趁机采访知名作家和教授,采访陈贵良的反而没几个。

因为在研讨会上,也可以向陈贵良提问。

“陈贵良你好。”一个三十多岁的女记者走来。

“你好。”

“我是《沪青报》记者张新萍,能采访你一下吗?”

“荣幸之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