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强忍悲痛,决定先不声张,等回京后暗中调查。他深知,如果父亲真的是被谋害,那幕后黑手必定不简单,轻举妄动只会打草惊蛇。
与此同时,京城内各派势力已经暗流涌动。太子府内,朱标的妻子常氏和其他子女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中。常氏跪在丈夫的灵柩前,哭得几乎昏厥。朱标生前最疼爱的小女儿朱云汐紧紧抱着母亲,小小年纪的她似乎已经明白自己永远失去了慈爱的父亲。
而在朱允炆的府邸,气氛却截然不同。朱允炆得知太子驾崩的消息后,虽然表面上装出悲痛的样子,心中却是暗喜。他立即召集心腹密谋:\太子已逝,皇位继承出现变数。虽然太孙地位稳固,但如今他尚在边疆,回京尚需时日。我们必须抓住这段时间,积极活动,争取更多大臣的支持。\
一位心腹问道:\殿下,若太孙回京后,查出太子之死另有隐情,恐怕会对我等不利。\
朱允炆冷笑一声:\做事不留痕迹,他能查出什么?况且,太孙虽然声望日盛,但毕竟年轻,缺乏朝中根基。只要我们能争取到足够多的支持,就算他怀疑,也无法动摇大局。\
另一边,朱雄英的支持者们则忧心忡忡。他们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当前的形势。
\太子驾崩,对太孙无疑是个沉重打击。\吏部尚书刘基叹息道,\且恰逢太孙远在边疆,未能侍奉太子最后一程,更是遗憾。\
户部尚书傅友德沉声道:\更令人担忧的是,朱允炆一派已经开始活动,争取朝中大臣支持。若太孙回京不及,恐怕局势会对他不利。\
刘基思索片刻:\我等必须守住阵脚,等待太孙回京。同时,密切关注朱允炆一派的动向,防止他们有所图谋。\
皇宫内,朱元璋虽然哀悼爱子,但国家大事不容耽搁。他独自一人在养心殿,反复思量着国家的未来和继承人问题。
\标儿啊标儿,你怎能先朕而去...\朱元璋老泪纵横,随即又强行振作精神,\雄英确有大才,但年纪尚轻,能否服众,尚需考验。朱允炆资质平平,却有一批守旧派支持。这江山社稷,终究要交给何人...\
就在朱元璋沉思之际,宫外传来急报:\启禀陛下,太孙已率大军返回,预计三日内可抵达京城。\
朱元璋神色微动:\传旨,准备迎接仪式,朕要亲自迎接凯旋而归的太孙!\
朱雄英几乎是以一种疯狂的速度赶回京城。当他风尘仆仆地跨入东宫大门时,整个人仿佛老了十岁。太子府内,挽幛低垂,白幡招展,一片肃穆哀戚。
他缓步走向灵堂,每一步都如千钧重。灵堂中央,太子朱标的灵柩安放其上,四周烛火摇曳,香烟缭绕。朱雄英双膝跪地,额头重重叩在冰冷的地面上。
\父亲!儿子不孝,未能侍奉您最后一程!\朱雄英痛哭失声,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儿子辜负了您的期望,未能保护好您...\
太子妃常氏扶着小女儿朱云汐走到朱雄英身边,母子三人相拥而泣。朱云汐年纪尚小,却已懂事,小手轻轻抚摸着兄长的背:\大哥,父亲说过,男儿有泪不轻弹,您要坚强。\
朱雄英强忍悲痛,抬起头来,轻轻抚摸妹妹的发丝:\云汐说得对,大哥不能倒下。父亲在天之灵,也希望我们坚强面对。\
起身后,朱雄英向母亲深深一揖:\母亲节哀。儿子在边疆未能尽孝,今后定当加倍侍奉母亲,不让您再受半点委屈。\
常氏拭去泪水,握住儿子的手:\雄英,你父亲生前最放心的就是你。如今他已离去,你要保重自己,切莫让不怀好意之人有机可乘。\
朱雄英点头,又问道:\母亲,父亲临终前可有什么异常?\
常氏愣了一下,随即压低声音:\你父亲病情原本有所好转,却在饮用了一种特制药茶后突然恶化,不出半日便...便撒手人寰。当时我心中便有疑虑,只是悲痛过度,未及细想。\
\特制的药茶?\朱雄英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这药茶是谁所配,又是何人所送?\
\是太医院新来的几位太医配制的,说是能安神养气。送茶的是你父亲近身侍奉的小太监李德。\
朱雄英心中一凛,又问了几个细节,便不再多言,只是安慰母亲好好休息。
接下来的几日,朱雄英一边守灵,一边暗中调查。他特意观察来吊唁的朝臣们的言行举止,试图发现可疑之处。有些朝臣神色哀伤,举止庄重;而有些人则面带假悲,眼中藏着盘算。朱允炆前来吊唁时,虽然表现得极为悲痛,但朱雄英敏锐地发现,每当无人注意时,朱允炆嘴角会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传令下去,秘密查验父亲生前所用的药物和饮食,尤其是那种特制的药茶。\朱雄英对心腹下令,\另外,找到小太监李德,我要亲自询问他。\
几日后,心腹带着初步调查结果前来汇报:\殿下,我们在药茶残余中发现了微量毒素,虽然单次饮用不足致命,但长期服用则会导致中毒症状,与太子殿下的病症极为相似。\
\果然如此!\朱雄英眼中怒火中烧,\李德呢?\
\李德失踪了,据太子府的人说,太子殿下去世当日,李德便称家中有急事离开,至今未归。我们已在城中搜寻,尚未发现踪迹。\
朱雄英沉思片刻:\设法寻找那几名新来的太医,同时加派人手搜寻李德。另外,查一查这段时间朱允炆府上有何异常。\
守灵期间,各方势力纷纷前来吊唁,借机观察局势。守旧派大臣多与朱允炆来往密切,而支持改革的官员则频频向朱雄英示好。朝中各派系的态度逐渐明朗化。
七日后,朱雄英的心腹带来了重要发现:\殿下,我们发现李德藏身在城南一处宅院中,而这宅院的主人,正是朱允炆的心腹门客王伦。\
朱雄英眼前一亮:\立即设法将李德秘密带来,务必不惊动王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