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

关灯
护眼

第146章 西洋奇境,异域新陆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八三看书 83ks.net,最快更新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

朱雄英得知消息时正在批阅奏章,他放下朱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终于回来了。\

两日后,朱雄英在京城南宫接见了风尘仆仆的郑和。昔日英武挺拔的将军如今明显消瘦了许

多,深邃的眼窝和粗糙的皮肤无声地诉说着远航的艰辛。

\臣郑和叩见陛下,远航归来,不负圣命!\郑和双膝跪地,恭敬地行礼。

朱雄英亲自上前扶起他:\免礼。爱卿此次远航,备尝艰险,朕甚是挂念。\

郑和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陛下,此次远航虽历经磨难,却有天大的发现!\他环顾四周,

轻声道,\事关重大,恳请陛下移驾密室详谈。\

朱雄英心领神会,立即下令屏退左右,只留下几位心腹大臣,一同前往密室。

密室中灯火通明,郑和从防水皮囊中取出一卷精心绘制的航海图。他小心翼翼地展开,朱雄

英和大臣们立即被图上所绘内容震惊了——在已知世界之外,大西洋彼岸竟然标注着一片巨

大的陆地轮廓!

\启禀陛下,去岁九月,我舰队抵达非洲西岸后,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郑和声音低沉

而有力,\连续十余日,天昏地暗,海浪如山,损失三艘战船。待风平浪静,我们已被吹至

完全陌生的海域。\

船队副将杨景补充道:\我们按照罗盘方向试图返航,却在约一个月后发现了这片前所未闻

的大陆。\

郑和拿出一本厚厚的航海日志:\我们在海岸停留了四十余日,探索了沿海地区,与当地居

民有所接触。这里的一切都与我们所知的世界截然不同。\

朱雄英屏息凝视着地图和日志,细细询问每一个细节。郑和和他的副手们娓娓道来航海经历:

如何发现陆地、如何与当地人交往、当地的奇特植物、丰富的矿产以及独特的文明痕迹。

\据我们观察,那里的居民肤色铜红,身材矫健,装束奇特。\郑和翻开航海日志中的插图展

示给朱雄英看,\他们使用一种我们从未见过的语言,有自己的图腾和仪式。有些部落居住

在简单的棚屋中,但我们远远望见内陆似乎有更为复杂的建筑群。\

朱雄英仔细研究着郑和带回的记录和图画,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但语气却异常冷静:\

此事非同小可,暂不可外传。西洋诸国若知此消息,必争相前往。\

郑和点头:\臣已严令全船将士保密,船上所有相关记录均已封存。\

\做得好。\朱雄英沉思片刻,\新疆之地,机遇与挑战并存。朕决定,立即筹备第三次远航,

专门探索这片大陆。但此事暂时保密,只可谓前往非洲和印度地区。\

密谈结束后,朱雄英又询问了远航带回的其他收获。郑和命人呈上一批独特的物品:几袋外

形奇特的谷物种子,数块闪闪发光的金银矿石,还有装在精致木箱中的异国植物标本。

\这种黄色的谷物,当地人称之为'玉米',产量极高,比我们的粮食作物更加耐旱。\郑和介

绍道,\这种棕色的块茎叫'马铃薯',可埋在地下生长,即使在贫瘠的山地也能丰收。\

他又指着一种红色的果实:\这叫'番茄',味道酸甜可口,据说极为营养。\

朱雄英拿起一颗玉米细细端详,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若能在我国成功种植,必可大大

缓解粮食短缺问题,尤其是山区贫瘠之地!\

他立即转向王守仁:\立刻命农业研究所对这些作物进行试种,选择不同气候区域进行实验,

研究它们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方法。\

随后,郑和又呈上了几块金银矿石和宝石。这些矿石成色极佳,纯度远超大明本土矿藏。

\据当地人所述,内陆山脉中蕴藏着丰富的金银矿藏。\郑和解释道,\他们视金银为普通装

饰品,不像我们这般珍视。\

朱雄英目光闪烁:\此事暂且不表,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后再做决断。天降奇物,当慎重对待。

\

次日,郑和远航带回的异国动植物被安置在皇家园林中,供朝廷重臣参观。几只色彩斑斓的

鹦鹉,体形硕大的龟类,还有从未见过的奇花异草。

朱雄英特意把众多大臣召集到皇家园林,亲自讲解远航的成果:\郑和此次远航,不仅加强

了与西洋诸国的联系,还为我大明带回了无数奇珍异宝和有用物产。这些新作物若能成功在

我国种植,将极大改善百姓生活。\

\陛下远见卓识!\王守仁赞叹道,\重农桑,强国本,此乃利国利民的大事。\

朱雄英满意地点点头,又道:\朕已决定,郑和休整半年后,再次出使西洋,进一步拓展我

大明影响力。\

负责农业的官员跪地奏报:\陛下,农业研究所已着手对新作物进行研究。初步判断,这些

作物适应性极强,有望在我国多个地区推广种植。\

朱雄英大喜:\好!立即扩大试种规模,若成功,来年就向全国推广。\

正在此时,一位西洋传教士前来求见。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意大利人,名叫安东尼奥。得到

允许后,他恭敬地向朱雄英行礼:\尊敬的大明皇帝陛下,听闻郑和将军发现了新的海外领

地,我愿请求随下次远航同行,以助贵国与当地人沟通。\

朱雄英眼睛微眯:\你的请求朕已知晓。不过,若要随行,必须遵守我大明的规矩:尊重当

地风俗,不得强行传教,一切行动听从郑和将军指挥。\

安东尼奥连连点头:\当然,我完全理解并尊重陛下的条件。我的目的只是增进相互了解,

促进文化交流。\

朱雄英满意地点头:\好。届时你可随船出发。但记住,一切以大明利益为重。\

这次远航的成功不仅带来了实际收益,更大大提升了朱雄英在朝野的威望。连一向保守的礼

部尚书也改变了态度:\臣曾担忧海外交往有损国体,如今方知陛下远见。海外之利,不仅

在财,更在知识与眼界。我大明当放眼世界,方能长盛不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