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山外吹来的风

关灯
护眼

第60章 昔贫心未改, 聚力焕新颜。 共赴康庄道, 桃源指日间。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八三看书 83ks.net,最快更新山外吹来的风!

在咱们这个被大山紧紧环抱的小村落,曾经那可真是穷得底儿掉,用村里老人的话讲,就是穷得连耗子进来都得含着泪走,因为根本找不到能下嘴的东西。但咱庄稼人打骨子里就有股子不服输的倔强劲儿,就像那被石头压着的小草,不管多重,都要努力往上冒头。那些苦日子啊,就像一道道紧箍咒,却怎么也勒不垮咱们。

如今,靠着大家伙儿齐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村子就像那睡醒的雄狮,慢慢有了起色。名声更是像长了翅膀一样,越传越远,外头的人都对咱们这 “脱贫致富” 的新农村充满了好奇,恨不得插上翅膀飞过来瞧一瞧。

这天,村口热闹得像过年一样。王婶子那双手脚,快得就跟装了小马达似的,坐在村口的大石头上,专心致志地编着花环。嘴里哼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小曲儿,身子还时不时跟着节奏晃悠,跳上一段她自创的 “乡村摇摆舞”,一边跳还一边跟旁边的李婶唠嗑:“你瞅瞅,咱现在这日子,就跟那牛市里的股票,蹭蹭往上涨,心里头美得就像喝了蜜似的!” 说着,她拿起刚编好的花环,满脸慈爱地给小孙子戴上,还轻轻捏了捏孩子的脸蛋,眼里的光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星,满满的都是对未来的憧憬,仿佛这小小的花环,承载着整个村子的希望,能把所有的好运都传递给孩子。

小张家的二小子,机灵得就像那动画片里的孙悟空,眼珠子滴溜一转,一个鬼点子就冒出来了。他拿着自己精心打磨的竹笛,那竹笛油光发亮,一看就知道是他的心肝宝贝。站在人群边上,他深吸一口气,鼓起腮帮子就吹了起来。那笛声,一会儿像山间清澈的小溪,叮叮咚咚地流淌,一会儿又像那直冲云霄的火箭,气势磅礴。他边吹边围着人群转圈,小脸蛋兴奋得红扑扑的,那得意劲儿,就好像在大声宣告:“咱村以后的好日子,都在我这竹笛的旋律里啦!” 一群小娃娃跟在他屁股后面,有模有样地模仿着,欢笑声在村子上空回荡,就像一首欢快的乐章。

那边,一群婶子大娘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大圈,跳着从老祖宗那儿传下来的传统舞蹈。她们的脚步不再轻快,有的还带着常年在地里劳作留下的伤痛,可每一步都踏得无比坚定,就像那扎根在悬崖峭壁上的青松,任它风吹雨打,都屹立不倒。张婶一边跳一边扯着嗓子喊:“姐妹们,使劲儿跳!让咱村的精气神儿也跟着这舞步,飘到天上去!” 大伙一听,纷纷应和着,笑声爽朗得就像秋天丰收时,那沉甸甸的谷穗碰撞发出的声响,满是幸福的味道。

老村长站在人群中央,腰杆挺得笔直,就像一棵饱经风雨却依然枝繁叶茂的老槐树。他大手一挥,声音洪亮得如同洪钟:“乡亲们呐,咱这村子以前穷得叮当响,可咱志不穷,劲儿更不短!现在日子好了,这都是咱大伙一条心,拧成一股绳的结果!” 这话一出口,就像一把火,点燃了大伙心中那团热爱家乡、憧憬未来的火焰,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窝。

我站在台上,看着台下一张张熟悉又亲切的面孔,心中感慨万千:“乡亲们,这次的经历让咱们彻底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一个人的力量再大,在困难面前也不过是螳臂当车。只有大伙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战胜所有的艰难险阻!往后的日子还长,沟沟坎坎肯定少不了,可只要咱们团结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就在大伙干劲十足,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问题就像那雨后的春笋,一个接一个地冒了出来。村里搞旅游开发,引来了不少游客,可这游客一多,麻烦事儿也跟着来了。有个游客在村里乱丢垃圾,被李大爷撞见了。李大爷脾气火爆得就像那被点燃的鞭炮,当场就和游客吵了起来:“你这人咋回事?这是俺们的村子,不是你家的垃圾场!你当这是你家,想扔哪儿就扔哪儿啊?” 游客也不甘示弱,脖子一梗:“不就扔个垃圾嘛,至于这么大惊小怪?多大点事儿啊!” 一时间,气氛紧张得就像拉满的弓弦,一触即发。我赶紧跑过去调解:“大爷,您消消气,这是咱工作没做好,宣传不到位。咱这村子山清水秀的,就靠这份干净整洁吸引游客,您多担待。” 又转头对游客说:“兄弟,实在不好意思,咱大爷性子直,但他也是为了村子好。您看这环境多美啊,咱们一起爱护爱护,行不?就当是给自己的旅途留个美好的回忆。” 一番好说歹说,两边的火气才慢慢消了下去。

解决了这场小风波,我又开始琢磨村子的下一步发展。“乡亲们,咱不能光靠着旅游这一条腿走路,这就好比一辆车只有一个轮子,走不了多远,还容易翻车。咱得多条腿一起迈,才能走得稳、走得远。我想着,把生态农业搞起来,咱庄稼人对种地那可是门儿清,用咱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农耕智慧,再加上现代科学技术,种出绿色健康的农产品,不打那些乱七八糟的农药,施的都是天然的有机肥,让城里人吃得放心,还能卖个好价钱。还有咱村里的竹编、木雕,这些可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可不能丢。把它们做成特色手工艺品,把咱村的故事、文化都融进去,城里人就稀罕这些带着乡土味儿的东西!”

大伙一听,都觉得有道理,可也有人犯起了嘀咕。二柱挠挠头,一脸担忧地说:“支书,搞生态农业咱没经验呐,万一搞砸了咋办?还有这手工艺品,咋卖出去啊?这可不是个容易事儿。” 我笑着安慰他:“二柱,这你就别担心了。咱请专家来给大伙培训,学习新技术;销售的事儿,咱可以搞电商直播,现在这网络可发达了,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咱的宝贝。就像那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咱东西好,还怕没人买?”

说干就干,我们请来了农业专家,给大伙传授生态种植技术。一开始,问题就像那调皮的小猴子,上蹿下跳地捣乱。有人施肥没掌握好量,把庄稼都烧得蔫头巴脑的;有人防虫措施不到位,好好的庄稼被虫子咬得千疮百孔。专家急得直跺脚:“你们这是咋搞的?我讲的都当耳旁风啦?” 村民们也委屈得像那被主人训斥的小狗:“这新技术,一时半会儿还真难上手啊。” 我在中间两头劝:“专家您别着急,大伙文化水平有限,学得慢些;乡亲们也上点心,多听多问,就像那学走路的孩子,多摔几次跤,总会学会的。” 经过一番努力,大家慢慢掌握了窍门,农作物也像那茁壮成长的孩子,一天一个样。

手工艺品这边,年轻人兴趣缺缺,觉得又累又不挣钱,就像那嫌弃拉磨辛苦的小毛驴。我找到村里的几个年轻人,语重心长地跟他们说:“孩子们,这手艺可是咱村的传家宝,传承下去,不仅能挣钱,还能让咱村更有名气。现在旅游这么火,游客就喜欢这些有文化底蕴的东西。这就好比那璞玉,只有经过精心雕琢,才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在我的劝说下,几个年轻人试着学了起来,没想到还真做出了几件像样的作品,就像那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我们把农产品和手工艺品通过电商平台卖了出去,一开始销量就像那蜗牛爬行,少得可怜。我和几个年轻人天天守在电脑前,研究怎么推广。有一次直播,我紧张得直冒汗,说话都不利索,观众纷纷留言吐槽。二小子在旁边打趣:“支书,您这直播水平,还得跟我多学学。我看您紧张得,就像那第一次上台表演的小演员。” 我白了他一眼:“就你会说,有本事你来!” 二小子还真不含糊,接过麦就开始介绍,他那幽默风趣的解说,就像那神奇的魔法棒,吸引了不少观众,订单也像那春天的花朵,慢慢多了起来。

如今,村子的发展越来越好,生态农业搞得红红火火,手工艺品也成了热门商品,旅游更是蒸蒸日上。看着村子的变化,我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挑战,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把这个曾经的穷山沟沟,建成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就像那破茧成蝶,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