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之所以这么问是有原因的。
书中写到过,宋承志将一百元的彩礼交给了丈母娘。
原主母亲乐呵呵地把钱藏好,打算将来留给小儿子办工作、娶媳妇儿用,结果却被嘴甜的小女儿给分批分次地骗走。
总之,原主是一分钱也没捞着。
这回换成了黄景行,彩礼钱更多,像这种水灵灵的大亏江澜绝对不吃,所以她一上车就打算先截胡。
黄景行看了她好几眼,心道果然跟大队长说得一样直爽。
“彩礼我准备了三百,三转一响是我爸妈提前就准备好的,床单被褥都是新买的,我还根据大队长的描述给你买了三套成品衣裤,如果尺寸不合适可以回去换,等下拜访你家的礼品都在后面,你看看还缺什么,稍后到了梅江我立马补充。”
“很好,你考虑得很周到。”
江澜的赞赏有一股首长味,接着她朝左边伸出小手。
“你把彩礼钱直接给我吧,我妈和我妹她们有礼品就够了。”
当下这个年代,靠嫁闺女来养儿子的家庭比比皆是。
黄景行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他二话不说,一手把着方向盘,一手从上衣口袋里掏出来一沓大团结,搁在江澜的手心里。
“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呸,”江澜正在美滋滋地蘸唾沫数钱,抽空挤出一个字,“有,还很多。”
一直等到她数完并放进口袋里,期间黄景行都在安静地开车。
江澜思考她应该先问什么。
“你之前谈过对象吗?有几个?为什么都没成?”
“我没有谈过正式的对象,但在最近的两个月里倒是相过三个,她们都不能接受我要领养孩子的这个条件。”
啧啧,我居然还是他的初恋。
江澜收回放肆的眼神,思维开始变得跳跃。
“那你打女人吗?跟你结婚以后是要随军的吧?是住在那种部队大院里吗?正常知青回城,组织是会安排工作的,部队不会再把我安排到农场之类的地方去吧?”
她可不想种地,更不想和再和粪便打交道,不然还不如就留在莫尔嘎村当知青呢。
黄景行打了一把方向盘,“我打人不分性别,只分性质,像女罪犯,女间谍,我一律照打不误,绝不手软。”
“婚后是要随军的,住房申请我已经打好了,是选带院子的平房还是选两室一厅的筒子楼,这个你说了算。不过在外面住没有食堂,一日三餐都得自己动手解决才行。”
“军区确实有农场和养殖场,但有专门的战士负责,像你这样的家属,通常会被安排在附属医院或者军区幼儿园等等。”
他回答得一板一眼,逻辑清晰,虽然语气略显生硬,听起来像是在作报告,但却让他的军人形象看上去更为鲜明。
江澜听着有趣,眼睛弯了弯,“我这样是什么样的?”
黄景行笑了一下,“年轻且念过书的。”
也不怪他非要强调一下。
在这个时代,有很多上了年纪的军人妻子都是文盲。
凡是读过高中的人,都是文化人。
凡是读过高中的女人,就更会被人高看一眼。
从来没处过对象的黄景行被江澜这一笑晃了一下眼,顿时从脸一直红到了耳朵根,心说她笑起来可真好看。
“你对未来妻子有什么要求?”
“你是说对你吗?”
“不一定,要看你的要求我能不能达到。”
“对孩子好,有上进心就行。”
对于他的回答,江澜还是很满意的,这说明他有责任心。
不过她也有一个疑惑,“你似乎特别在意这个孩子,我能问问你非要领养她的理由吗?”
黄景行的眼神黯淡下来,“因为她爸是为了救我才牺牲的。”
1970年,梅江发生洪灾。
他在救一个老婆婆时由于体力不支,几乎呛死在水里。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是战友王大壮游过来将他拖到岸上,可自己却被湍急的洪流冲走,再也没能回来。
孩子是在他牺牲几个月后才出生的,一直由农村的奶奶抚养。
两个月前,奶奶病逝,她只能跟着叔叔婶婶一起生活。
但叔叔自己也有五个儿子要养,日子实在艰难,不得已只能向部队救助,黄景行得知后立即决定收养。
依照我国的法律,单身男性是不能领养孩子的。
于是他开始托人张罗相亲,可他周边的环境注定他见的都是干部子女,以人家的条件,根本没必要嫁给他当后妈。
后来还是政委的爱人提议,不如找个想要回城的知青。
只有双方利益均衡,才能达成目的一致。
于是,她亲自出马联系了她的远房表妹,也就是莫尔嘎村的妇女大队长,求她帮忙挑个模样周正的,想不到她还真办成了。
“原来是这样,”江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我也有几个要求,你同意咱们就结婚,不同意可以再把我送回莫尔嘎村。”
结婚俩字从一个黄花大闺女的嘴里说出来,半点儿不带扭捏。
黄景行已经了解她的直爽,现在更想听听她还能说出些什么。
“第一,以后我工作上的事你不能插手,我有自己的计划,你可以提建议,但我未必采纳。”
“同意。”
“第二,我们结婚以后,无论任何情况你都不能对我动手。咱们先小人,后君子,你要是敢动我一下我立刻走,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情节严重的话,我还会让你身败名裂,说到做到。”
黄景行一秒都没犹豫,“同意。”
“第三,以后我教育孩子时你不能插嘴,不能拉偏架,更不能在旁边说我,如果你信不过我,那就干脆不要结婚。”
“我相信你。”
黄景行并不是为了哄她高兴才这么说。
江澜性格直爽,不喜欢藏着掖着,愿意有话摆在明面上说。
往往像她这种人,生气了也喜欢明刀明枪地干一仗,不会趁着他不在家时,把怨气偷偷撒在孩子身上。
只要能做到这点他就已经满足了,至于江澜身上的其他优点都算额外赠送。
汽车在土路上又飞奔了十几分钟才正式进入市区。
梅江是省会城市,各个方面都比省内的其他地方要好。
七十年代的省城在江澜眼里处处都透着新鲜。
街上基本没有叫卖的商贩,也没有私家车,只有红白或红蓝相交的老式公交车,就连叮叮当当地自行车也没有几辆。
街上的行人都很朴素,无论是衣服或发型,款式都差不多。
像这样的画面,她以前只在电视剧里看到过,想不到今天能有机会来个沉浸式体验。
江家住在梅江市区偏东,第三机床厂的家属区。
那一带全是小鬼子们留下的平房,又多又密,倒是结实,不住这的人进来通常很容易迷路。
拐弯抹角,抹角拐弯。
黄景行在江澜的指挥下,终于将吉普车停在了一个东西朝向的胡同口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