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题虽然有些偏,但是很明显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过去的苦日子谁没有经历过?
正因为经历过以前的苦,所以才对当下生活的甜倍感珍惜,甚至于耿耿于怀。
郭小杰继续说道:“从70年代开始,没记错的话是78年,南方一个小村子开始了第一次土地联产承包制,大家不再吃大锅饭了,要生存,就要多努力。”
“吃大锅饭,有他特定的历史原因,这里我就不都说了。”
“但是他的弊端相当多,最主要的一点,积极性不够,得过且过的过日子,最终导致各个村子大家都是一贫如洗。”
“好在,80年代大锅饭彻底结束,土地承包开始全国推广,自给自足,甚至努力工作,还有剩余,干活的积极性不可同日而语。”
“当大家的家里有了存款,我们这些做生意的才有了活动空间,只有有了商机。”
大家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想买东西就得有钱,这是很浅显的道理。
以前呢,没有钱,没钱那什么买东西?个体的商业发展那就是空穴来风,胡说八道。
那是国有经济时期,是国家调控,和普通的农民,一毛钱关系没有,大家也不关心,肚子还饿着呢,大字不识一个,谁管这个。
郭小杰继续说道:“尤其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1978年12月18日,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个政策,改革开放……”
“窝草……”主席台,市里的一个领导下意识的爆出了粗口,看到别人都看了过来,赶紧扯开话题,“你一个卖饮料的,都开始研究国家政策了?”
郭小杰笑道:“我们是国民,要跟着国家政策走,跟着党走,才能赚钱,您说对不对?”
小滑头,市里的领导笑笑不多说,他算是第一次见郭小杰,对郭小杰的印象非常深刻。
郭小杰继续说道:“但是,咱们国家一直以来都是做的计划经济,改革开放需要引入外资,引入外国的经济模式,引入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没人会忘记清政府吧,历史书上最有名的一句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挨打,闭关锁国是屈辱的根源,也是改革开放的一大出发点。”
“咱们是做生意的,跟我们最息息相关的是什么,经济政策和国家对商人的态度。”
“换句话说,曾经最困扰大家的,这种经济模式下,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
“有谁知道温州八大王被抓的事吗?”
“有谁记得傻子瓜子老板坐牢的事吗?”
这下子,大家的态度完全不一样了,毕竟事关自己,和政府对着干无异于自取灭亡。
所有人都支棱起了耳朵,全神贯注的听着。
主席台的领导层,一个个的表情凝重。
这混小子,历史可以借鉴,但是你在大会上说这个干嘛?揭老底吗?胆大包天。
郭小杰继续说道:“我非常喜欢邓老的一句话,实事求是。”
“不管我们国家历史上发生过什么,国家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吃好喝好过好,让经济发展起来,让GDP飞跑起来。”
“这需要一个过程,中央的报纸说得好,多说说,多辩辩,事情越说越真,道理越辩越明。”
“实事求是,用结果反推原因,市场经济下,南方的GDP增产最快,这些年,北方的经济发展几乎跟蚂蚁一样,踯躅前行。”
“为什么?同样的政策,为什么南北相比差异如此之大?”
郭小杰越说越快,越说越激动:“是因为汽车走私?还是因为假货盛行?还是因为讨好外国人,亦或者追赶时髦?”
全场所有人都没有一句吭声的,这问题他们没有考虑过,这种事很多人也是第一次听说。
他们却见识,却不是没脑子,郭小杰的话让所有人的思维打开了一扇窗户。
不仅仅是在座的生意人,也包括主席台的领导层。
甚至和郭小杰相处甚久的赵德龙,都没有想的如此透彻。
见识的差距,一目了然。
郭小杰大吼一声:“错,都不对,谁这么想,谁就是肤浅!”
“我们一直说,看问题要看表面,看事情要看本质。”
“事情的背后是什么呢?是经济发展,市场经济。”
郭小杰扫了一眼全场所有人,他很满意大家的状态,都被震住了像个乖宝宝一样。
“北方比较排外,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和南方有差距。”
“南方有地理优势,临海,香江等地和国外接触比较多,世界主流的经济方式他们哪里都有,很自然的南方效仿要比北方容易的多。”
“我们是做生意的,自然要把握这个机会。”
“外资、港资、台资,他们来我们这是为了赚我们的钱,我们又何尝不是想通过他们带来的技术、理念和现金来建设我们的地盘,壮大我们自身呢?”
“和世界接轨,及其重要,我的分析,这也是国家继续推行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听人说,首都有人提要加入WTO,话说你们知道什么事WTO吧?”
一问三不知,全场除了郭小杰自己,一个能打的没有。
郭小杰笑笑也不多说,继续说道:“这些年的发展,我们的企业有一个弊病,积极性,很多工人当大爷当习惯了。”
“而在市场体制下,能让客户喜欢的、直接出钱的,才是最好的。”
“你质量再好,你东西再多,没人要,也没什么用,等着赔钱吧!”
“所以有些企业只能等死,但是企业大了,工人数量可不少。”
“他们只是缺少引导,并不是一无是处。”
“所以,我个人觉得,如果有些有正义感有责任心的人要是采取自救措施,还是希望领导们多多帮忙,让工人们能安心,让创业者也能放心。”
这话话里有话,但是大部分人都听不明白。
听不明白就听不明白,反正郭小杰的话,大部分听的都是一知半解。
只有辛打仗和赵德龙几个事情参与者,听出了其中的味道。
“好,说的好,支持。”辛打仗带着洪爱国,使劲拍着手,拿热情节跟第一次看电影一样。
赵德龙看了看大领导,笑道:“这小子……”
“很有激情嘛,我喜欢,尤其是他的见识和分析,你问问他,有没有意愿,来我办公室工作。”
赵德龙大吃一惊,这话什么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好,老领导放心,这话我一定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