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七零夫妻养娃日常

关灯
护眼

第30章 小鸭子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八三看书 83ks.net,最快更新七零夫妻养娃日常!

周日上午,  周建海表妹就到了。

这消息是王芳丽告诉林薇的,这人热衷八卦,吃完早饭洗碗的时候,看到周建海领着个脸生的姑娘进了自己家,  就跟左右邻居嘀咕了起来。

只是邓湘云因为成分原因,  和周围邻居来往不多,  大家说来说起也没聊出个所以然。

因为想着林薇和王芳丽关系好,  说不定知道内情,  所以忙完手里的活后,王芳丽就找了过来,  想探探消息。

当时林薇正在捣鼓从二楼搬下来的花盆,说是花盆,实际上就是个生锈的搪瓷盆,  因为边沿缺了一块,被之前的住户填了土当花盆用。

之前住户搬走后,  盆里的花没人照料,  早就干死了。而林薇虽然一直想把花盆给利用起来,但崖县没有花鸟市场,  她不知道从哪能买到花,  这事就被搁置了下来。

直到昨天跟赵丽聊起这事,  她说:“你早说你想养花啊,我认识个军嫂,  家里养了很多花,你要是想养,我帮你问问她愿不愿意分你两株。”

林薇一听便说:“成,  那麻烦你帮我问问她愿不愿意卖。”

赵丽办事利索,  上午答应帮林薇问,  晚上就带来了好消息,对方不但愿意白送林薇两株鸳鸯茉莉。

林薇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搪瓷盆腾出来,填上适合鸳鸯茉莉生长的泥土。等准备工作完成,就能去对方家里移株了。

听王芳丽说周建海带了个年轻姑娘回来,林薇就知道应该是周表妹到了。

见林薇不吭声,王芳丽问:“你知道这姑娘是谁不?”

林薇知道王芳丽爱说三道四,自己要不说那是周建海亲戚,还不知道她出去了会怎么编排。但因为不知道情况如何,林薇也没说得太肯定,只含糊道:“好像是周教导员老家的妹妹,那姑娘多大年纪?”

“不清楚,不过她扎了两根粗辫子,看着年纪挺小的。”王芳丽说着想起来,“不对啊,周教导员不是独生子吗?哪来的妹妹?”

林薇反问:“堂妹,表妹,不都是妹妹?”

王芳丽一想也是,但:“她一个堂表小姑子突然过来干什么?而且我看她好像是一个人来的,她家里人能放心?”

虽然林薇也觉得周建海表妹家人够心大的,但在王芳丽面前还是说:“这有什么可不放心的,周建海是她哥,她过来谁还能欺负她不成?”

王芳丽却想就算是亲哥,没爹妈护着,还不是得看嫂子脸色过日子?更何况这还不嫡亲的。

但她知道林薇跟邓湘云要好,没把这话说出口,只顺着说:“那倒也是,不过她一个半大姑娘,也该说人家了吧?这次住过来,难道是想在岛上找个对象?”

“没听湘云提过。”林薇语气淡淡。

王芳丽却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说:“肯定是这样,别说这主意真不错,反正咱们岛上别的都不多,就未婚青年多。”

三林基地男兵多,女兵少,但不管是男兵还是女兵,都常年待在部队,不大能顾得上婚姻大事,未婚青年一抓一大把,王芳丽这话不算说错。

只是林薇觉得,结婚最好还是找知根知底的,不说同大队同公社,至少也得是同县同市,反正离娘家近些。这样婚后遇上事了,娘家人也能给撑腰。

基地未婚青年虽然多,但来自五湖四海,别说同市,想找同一个省的都不容易。

副营级别及以上军人家属才能随军,而够级别的军官,大多已经结婚,可她要是找个没到级别的,婚后就得只身前往对方老家,以后日子怎么样,真不一定。

但要说不要在岛上找也不至于,结婚这事还是要看人,人看对了,熬过头几年,日子越过越好也不是没可能。

不过林薇没顺着王芳丽的话往下说,因为找对象什么的只是王芳丽的猜测,而猜测往往是谣言的源头。

而谣言说的人多了,慢慢也就成为了人们眼中的“事实”。

对周表妹这样一个年轻姑娘而言,无缘无故背上千里迢迢来找对象的名声,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林薇表情严肃道:“这话你在我面前说说就算了,在外头可别乱说,说不定人只是单纯来走亲戚的,你这话要是传出去闹出什么误会,让人姑娘背上个大老远来找对象的名声,对谁都不好。”

虽然知道林薇说的有道理,但王芳丽有点拉不下脸,嘀咕说:“我就是随口一说,事情没那么严重吧?”

王芳丽这态度就是典型的虱子不长自己身上不痒,不知道换位思考。

要是王芳丽说的是别人,又或者不是在她面前说的这些话,她真懒得管这些事,反正祸从口出也是王芳丽自己担着。

但现在,林薇还是劝了一句:“你只是随口一说,但说的人多了,情况就不一样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王芳丽是小学毕业,在家属区众军嫂中,她的学历不是最差的,但也算不上好。

再加上小学毕业后,她就再也没有拿起过书本,很多字都已经忘了,还是随军来到部队后,为了安排工作多点竞争力现认的。

而林薇说的这成语虽然不算偏门,但也不常见,王芳丽就没听太懂。只是她这人要脸面,不懂也不好意思问,含含糊糊道:“知道了知道了,我不出去说还不成吗。”说完就找借口跑路了。

从林薇家出去的时候,王芳丽还在想,跟文化人说话可真累,大道理箩筐叠箩筐,遭不住啊!

……

中午吃完饭,邓湘云就带着小石头过来了。

林薇刚开始还以为是出事了,看着三个孩子出去玩后,给邓湘云倒了杯冷茶问:“你怎么过来了?”

“我这段时间抽空又做了两顶帽子,给瑞瑞和明明的。”邓湘云说着,从手袋里拿出两顶黑色帽子递给林薇,“你看看怎么样?”

林薇一听便说:“之前你送给我的那顶帽子,我都没给过钱,你现在又给两个孩子做帽子,这……我不能收!”

邓湘云说:“这又没几个钱,三顶帽子加起来也没用多少布料,加在一起也没该给你的学费高,更别说你还免费帮我们带小石头,真要算起来,还是我占便宜了。”

“我也没怎么照顾小石头,非要说的话,应该是他们三个孩子互带。”林薇摆手说,“学费就更别提了,快一个月的时间,我才教了他们声韵母,要是这进度还收学费,那老师也太好当了。”

“所以现在是,你觉得你没做多少事,我也觉得我没花多少钱,既然这样,那咱们各退一步,谁也别跟谁客气了。”邓湘云总结完,打开折起来的帽子招呼道,“你快看看这帽子怎么样,要是哪里不好,我再拿回去改改。”

邓湘云这么说,林薇只好也退一步,低头去看她手里的帽子。

这一看,林薇就笑了:“你怎么想到的?”

邓湘云新做的这两顶帽子,款式上跟给林薇的差不多,但因为是给孩子戴的,她选的颜色要亮一些,是鹅黄色。

并且在帽子的基础上,她绣了一双黑色的大眼睛,以及橙黄色的扁嘴巴,不太写实,但能看出这是两只小黄鸭。

很童趣。

林薇一看就喜欢上了,拿起来摸摸黑眼睛,又捏捏扁嘴巴:“真可爱。”

见林薇喜欢,邓湘云便起身说:“那我叫明明瑞瑞他们进来试一试。”走到外面把三个孩子叫进屋。

虽然因为时间短,三个孩子之间的游戏还没正式开始,但这个点太阳正烈,孩子们脸上身上都是汗,手上也沾了点沙土。

因此孩子们进屋后,林薇先让他们去洗了把脸,等擦干净了,才招呼两个孩子来试帽子。

邓湘云做的帽子对孩子们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明明瑞瑞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嚷嚷着要戴。

林薇扯开帽子戴到他们脑袋上,头围稍微有点大,但没低到遮住眉眼,而且帽子边缘也是用细细铁丝固定,可以调整角度,不影响走路。

明明爱作怪,戴上帽子后将两只手紧贴住身体,手掌却向外撒开,边学小鸭子走路边说:“嘎嘎嘎,我是一只小鸭子。”

瑞瑞干不出来这种事,但戴上帽子后,他用手不停地摸着帽子上的扁嘴巴问林薇:“妈妈,这个帽子真的是给我的吗?”

“嗯,这两顶帽子是邓阿姨做了,亲手送给你们的。”林薇点头,又问,“这时候你们应该说什么?”

“谢谢邓阿姨。”这种时候,两个孩子的声音总是很齐。

邓湘云则笑着说:“不客气,你们戴着帽子觉得哪里不舒服都可以跟我说,我给你们再改改。”

明明摇头说:“很舒服,不用改啦!”

瑞瑞则转头问小石头:“你没有戴帽子来吗?”

小石头没说话,咬着嘴巴看向妈妈。

邓湘云伸手摸了摸他的头说:“小石头的帽子还没做好,等做好了他就可以跟你们一起戴了。”

瑞瑞张大嘴巴,愣了片刻问:“那他的帽子什么时候能做好呀?”

邓湘云想了想说:“三四天吧。”

瑞瑞长出一口气,摘下帽子说:“那我也不戴了,等你的帽子做好了,我们一起戴。”

明明闻言也摘下了帽子:“那我也不戴了,我们一起戴,到时候我们就是三只小鸭子,嘎嘎嘎!”

看着明明学小鸭子走路的搞笑模样,小石头忍不住笑出声,重重点头说:“好,我们一起戴。”

三人说定这件事,就把帽子交给了两个大人,手牵着手又出去了。

手里捏着帽子,看着三个孩子的背影,邓湘云感慨说:“瑞瑞这孩子很细心,明明也很懂事。”

林薇则说:“小石头也很懂事啊。”

其实很多孩子都会有占有欲,兄弟姊妹间出现你有我没有的情况都难免闹腾,更何况邓湘云是小石头的亲妈。

能看得出来,在明明瑞瑞试帽子的时候,小石头是有点委屈的。但他没有哭,也没有发脾气,并且在邓湘云说会给他做帽子后,迅速忘记了不愉快的事。

邓湘云闻言微微怔住,继而想到刚才的事,承认错误说:“这次是我考虑不周。”

她总想着去回报林薇对孩子的照顾,所以做好两顶帽子后就立刻送了过来,却没有去考虑当儿子发现,三个孩子,明明瑞瑞都有,就他没有时的心情。

“一次考虑不周没什么,以后主意就好了。”林薇安慰说,拿起帽子看起来,“你说等他们三个戴着帽子走出去,会是什么景象?”

不等邓湘云开口,林薇就说:“家属区里其他孩子看了,肯定羡慕死了。”

邓湘云抿唇笑:“哪有这么夸张?”

“怎么没有?就你之前送我的那顶帽子,我戴出去回头率可高了,刘姐她们还都跟我打听,想知道我在哪买的,她们也好弄一顶回来戴戴。后来我说帽子是你亲手做的,她们还想出手工费找你做来着。”

至于后来为什么没成,虽然林薇没说,但邓湘云能想得到。

也因为想得到,所以她的心跟着软了下来,说:“我现在上着班,可能没那么多时间接活做帽子,不过如果她们喜欢,我可以告诉她们做法。”

“这……会不会不太合适?毕竟是你自己想到的款式。”

邓湘云做的帽子放到几十年后可能不算什么,又或者放眼整个世界,也能找到类似的款式,但在这个年代,在国内,这帽子绝对算得上特别。

如果时间飞跃到几年后,林薇相信光凭这顶帽子,邓湘云就能赚一笔。

但就算时间没有飞跃,如果她能瞒住做法,等到改革开放,未必不能靠这帽子赚钱。

相对的,她现在将做法教出去,家属区里其他军嫂肯定会跟着学,戴这款帽子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而家属区里的人员其实是流动的,这些军嫂随时可能跟着丈夫调走,也许用不了几年,这顶帽子就不算特别了。

林薇没提改革开放,只说如果哪天国家不管做生意了,邓湘云可能凭这顶帽子赚钱,以及她现在把做法告诉别人可能引起的后果,希望她能再考虑考虑。

邓湘云听后却笑了:“你说的是资本社会的事,咱们国家姓社,怎么可能放开做生意?而且就算真有那一天,我也未必能看得到。”

“那如果你能看得到呢?”林薇问。

“就算我能看得到,我应该也不会后悔现在的选择,你应该听别人说过,我是资本家出身……”

邓湘云只开了个头就停住了,脸上笑容渐渐隐去,低下头轻声说:“就算真有那一天,我也不想赚什么钱,像现在这样,一家人平平安安的,挺好。”

林薇沉默下来,她很清楚邓湘云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

事实上,以前的她也这么想,有工作,有丈夫,有孩子,一家人安安稳稳地生活,最好。

但随军途中的那场梦打破了她平静安稳的生活,而与此同时,她也知道了很多未来的事。

三年后,恢复高考。

四年后,改革开放。

他们这一代人,将会迎来充满机遇的年代。

他们的人生,将会有很多选择。

但这些,邓湘云不知道,所以现在的她求的是安稳。而林薇在梦到原著剧情后,就已经失去了安稳的机会,她也生出了“野心”。

如果能活下去,她想上大学,想做更好的工作,想挣更多的钱。

因为思想的改变,她从邓湘云的帽子里看到了商机,所以才会去担心邓湘云以后因为现在的选择吃亏。

但林薇不可能直接告诉邓湘云未来几年的变化,她只能隐晦提醒:“万一过几年你改变了想法怎么办?”

“就算我改变了想法,应该也不会后悔。”

而且这几顶帽子,实际上是邓湘云根据以前画的花样子做出来的,而她画那些花样本身也不是为别的,单纯喜欢而已。

她五岁学画,上初中时他们家处境已经不太好,为了稳妥考虑,父母给她停了绘画,为她选择了更稳妥的道路。

事实证明她父母是对的,如果她继续学下去,上高中考大学,大运动开始后,一顶臭老九的帽子肯定跑不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虽然也受了牵连,但至少日子还过得下去。

为了现在安稳的生活,邓湘云已经许多年没有拿起过画笔,但她心里还是喜欢画画,为了排解这份喜欢,她开始画花样子。

不管是做衣服还是鞋子,都得画出个大概样子,因此这年头家家户户都会存几张花样子。因此哪怕她成分不好,画得花样子多了些,被翻出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既然我现在能想出这些款式,以后总能再想出别的款,如果哪一天我活到为现在的选择而耿耿于怀的地步,那也太可悲了。”

林薇笑了:“你说的也是,那晚点我去问问刘姐她们,如果她们想学,我就让她们来找你。”

邓湘云点头:“好。”

谈完这件事,林薇将给俩孩子的小黄鸭帽子收起来,假装随意问:“我听王芳丽说周教导员的表妹过来了?”

“听王芳丽说?”邓湘云促狭问。

林薇老实交代:“她洗碗的时候看到你家老周接表妹回家,过来找我打探情况。”把王芳丽的猜测也给说了。

林薇说这些只是想提醒邓湘云,虽然王芳丽当时说知道了不往外说,但她那语气一听就很敷衍,显然没往心里去。

如果王芳丽回家后仔细想想,最终选择沉默当然最好,可她要是往外说了,邓湘云提前知道也能有个应对,毕竟是亲戚。

谁知邓湘云听后什么都没说,那表情,很不寻常。

林薇直觉有什么事,她在心里过了遍刚才说的话,才犹豫着问:“周教导员表妹这次过来,不会真的是为了找对象吧?”

邓湘云依旧沉默着,端起了面前茶几上放着的搪瓷杯,送到嘴边又停住,放回茶几后说:“有这方面的想法,但也不全是为这事来的。”

王芳丽居然猜对了!

林薇心里咋舌,忍不住说:“岛上适龄男青年虽然多,但都来自五湖四海,她爸妈真放心让女儿嫁过去?”

“快别提她爸妈了,那就是……”

邓湘云是斯文人,再加上她再怎么看不上那两人,其中一个也是周建海的亲姨妈,因此她最终只叹了口气说:“八妹她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